□崔公让
案例一
初诊 郑某,男,67岁。患者以双下肢发凉半年,右足背外侧皮肤溃破半个月来就诊。 症见 双下肢发凉,右足背外侧皮肤有一约2厘米×3厘米溃疡面,周边发红,触痛明显,右足疼痛,夜间尤甚,双下肢肌肉萎缩,皮温偏低,双股动脉、腘动脉可触及搏动,双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双下肢肢体抬高下垂试验为阳性(右重于左),口渴喜饮,大便偏干,小便尚可,睡眠不好,饮食一般,舌质红绛、苔黄,脉弦细。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双下肢动脉硬化,有斑块形成;右侧胫后动脉阶段性狭窄。PPG(光电容积描记技术)检查结果显示:双下肢末梢循环中度障碍。ABI(踝肱指数)检查结果显示:左侧0.8,右侧0.5。 既往史 患者糖尿病病史6年,结肠癌病史2年,脑梗死病史1年。 诊断 脱疽(糖尿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证属 热毒壅滞。 治则 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处方 四妙勇安汤加减。当归20克,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生地20克,白茅根20克,牡丹皮20克,大黄6克,细辛12克,甘草10克。共15剂。每天1剂,水煎服。 其他治疗 定期外科清洁换药。 二诊 患者热毒得消,创面渗出减少,周边发红、触痛已明显缓解,边界清晰。但是患者仍有下肢发凉,皮温偏低,行走后尚有右足疼痛不适,舌质紫暗、有瘀点、苔白,脉沉涩,为血脉瘀阻之象。 处方 通脉活血汤加减。当归2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麻黄12克,细辛12克,白术15克,赤芍30克,制附片9克,石斛20克,甘草10克。共20剂。每天1剂,水煎服。 其他治疗 定期外科清洁换药。 三诊 用药后,患者创面逐渐干燥结痂,周边无渗出,疼痛已明显减轻,肢端有白色鳞屑脱落,肢端循环有所改善,故而见皮色渐红润,有脱屑,肢体发凉好转,皮温有所升高。患者感觉疲倦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亏虚之象。 处方 顾步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赤芍30克,当归20克,黄精20克,玉竹20克,熟地20克,制附片9克,石斛20克,甘草10克。共20剂。每天1剂,水煎服。 其他治疗 定期外科清洁换药。 中药用完后,患者继续口服通脉丸2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 笔者在对肢体动脉缺血患者辨证治疗时,特别注意脉象、舌苔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肢体缺血轻重、病情发展,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舌质淡紫为血瘀较轻,舌质紫为血瘀较重,舌质紫暗为血瘀重症。肢体轻者坏疽感染可出现黄苔,而舌质红绛或起芒刺为瘀热症状,热极伤阴。肢体缺血患者常见白苔,而舌质红绛有瘀斑。舌苔的变化反映病情的变化,舌苔变化由薄到腻、到黄、到黑,病情转变为逆;由黑到黄、到腻、到薄,病情转变为顺,脉象多弦滑、弦细、弦涩,为瘀为痰。笔者认为该病为脾肾阳虚,阳不能鼓动脉搏,气滞血瘀,瘀血郁久,脉络阻塞,瘀久化热。热则肉腐,而成脱疽。该病在治疗上应着重温阳补虚、活血化瘀,依其不同病程阶段,灵活加减辨证用药。同时,糖尿病血糖的控制亦不能忽视,这是促进溃疡的愈合前提条件之一。此外,患者还要坚持定期清洁换药,以防止创面感染。在溃疡干燥结痂后,为促进肢体循环进一步改善,笔者嘱咐患者口服自制中成药通脉丸3个月,以巩固疗效,从而达到“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的目的。
案例二
初诊 孟某,男,64岁。患者双足发凉、疼痛半年,右足三趾、四趾溃烂1个月。半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双足发凉、疼痛,后渐出现间歇性跛行,未及时治疗。1个月前,患者的右足第三趾、第四趾间开始溃烂,且疼痛难忍,夜间尤甚,行走困难,在当地某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和控制血糖治疗等。患者在住院期间,右足第四趾感染坏死加重,在外科进行截趾术,术后创面一直未愈,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来笔者所在处就诊。 症见 患者有糖尿病史10年,右足第四趾缺如,创面溃烂,局部明显红肿,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右足疼痛,活动受限,双下肢皮肤粗糙,汗毛稀疏,肌肉弹性差,浅表静脉瘪陷,足趾甲增厚无更新,皮温较低,双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双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检查结果显示:左下肢末梢循环中度障碍,右下肢末梢循环严重障碍。ABI(踝肱指数)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为0.49,右侧为0.2。下肢动脉双源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胫前动脉闭塞,双侧胫腓干多发钙斑并管腔重度狭窄。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诊断 脱疽(糖尿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热毒炽盛型。 治则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处方 四妙勇安汤合通脉活血汤加减。当归20克,玄参20克,全银花2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栀子15克,牡丹皮20克,生地15克,菊花20克,延胡索15克,甘草10克。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 其他治疗 外科清洁换药,碘伏纱布包扎。 二诊 患者右足溃疡面渗出减少,边界清晰,肉芽生长缓慢、色淡,患肢仍有疼痛,舌质红、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涩。上方去掉栀子、牡丹皮、生地、菊花,加赤芍30克,炮山甲12克,活血散瘀;加党参20克,健运中气,养血而不偏滋腻。共20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 患者肢体发凉、麻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创面基本无渗出,边界清,肉芽组织色淡,生长尚可,自觉全身疲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沉而无力。 处方 八珍汤加减。当归20克,赤芍30克,熟地2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黄精15克,玉竹15克,甘草10克。共20剂。 其他治疗 定期外科清洁换药,外用仲景药霜。 四诊 患者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等症状明显好转,创面愈合良好,肉芽组织新鲜。笔者嘱咐患者口服通脉丸两包,每天3次,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 按语 糖尿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该病以“湿”“热”“瘀”“虚”为主,“瘀”贯穿疾病始终。该病导致的足部坏疽,多为湿性,治疗中要把握好“调整血糖、控制感染,由湿转干,分离坏死,促使愈合”的原则。该患者为老年男性,体质虚弱,外受毒邪侵袭,脉道滞涩,瘀血停留,瘀久化热而致肉腐溃破难愈,初次来诊时以“热”为主,给予四妙勇安汤合通脉活血汤加减,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二诊时,患者热毒渐祛,血瘀明显,去掉栀子、牡丹皮、生地、菊花,加赤芍、炮山甲,活血散瘀;加党参健运中气,且养血而不偏滋腻。三诊时,热瘀渐散,以“虚”为主,养正而疾自消,因此着重补养气血,兼以活血化瘀,药用八珍汤加减。四诊时,创面愈合良好,服用通脉丸巩固治疗3个月。 (作者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