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飞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细胞死亡的严重疾病。该病预后比较差,患者有可能出现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引发的后遗症。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且发生后往往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年轻人也会得脑梗死吗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例的脑梗死新发病例,每年有超过150万人死于该病。目前脑梗死患者以45岁~7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但近年来该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尽管脑梗死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也有可能患脑梗死,只不过在脑梗死人群中比例不高。 根据《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受调查人群中,20岁~39岁的患病和高风险人群占比为44.3%。其中,20岁岁~29岁的高风险人群占比达15.3%。比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过去被视为“老年病”的心脑血管疾病,现在也逐渐年轻化。因此,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朋友,都需要严防脑梗死。 脑梗死的早期预警信号 短暂但剧烈的头痛、头晕 头痛、头晕是脑梗死的典型症状之一,因为脑梗死会导致脑组织中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干扰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引发头痛、头晕。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死先兆,而强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多为出血性脑梗死先兆。 身体一侧麻木 通常来讲,中风一般只影响两个脑半球中的一个。因此,脑梗死会出现一侧肢体疲弱、麻木、乏力。脑梗死面积小时,患者会表现出短暂性的身体一侧麻木。随着脑梗死面积持续增大,这种短暂性的麻木感会发展为持续麻木感。 经常打哈欠 当人们经常打哈欠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大脑在缺氧时人就会不停打哈欠,而脑梗死发作前,因为大脑血流减缓和供血不足,会使大脑处于缺氧状态。因此,在排除睡眠不足、空气流通差等因素后,也需要警惕频繁打哈欠是脑梗死的先兆。 短暂视物模糊 脑缺血会影响视网膜的功能,可能导致眼动脉供血不足。视物模糊、缺损、不完整,大多数患者能自行恢复,是脑梗死早期的预警信号。 舌根发硬,说话含糊 脑动脉供血不足,会影响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患者一旦出现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就需要注意脑梗死的可能。此外,喝水、吃饭容易被呛,也是舌根发硬的一种表现。 经常眼前发黑 在没有恶心、头晕和任何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忽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到东西,经过数秒或数分钟后恢复正常,这是由视网膜短暂缺血导致的,也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脑梗死有哪些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引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病会导致血管壁损伤,使血液中的脂质和血小板易沉积而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梗死。 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易发生病变,导致血栓形成和脑梗死。 高脂血症 高血脂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得狭窄、堵塞,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 吸烟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异常,增加血液中的脂质和糖分,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精神高压状态会导致身体紧张、免疫系统异常,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硬化、弹性下降,脑梗死的风险随之增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引发脑梗死,但女性在绝经后的脑梗死风险也有所增加。 家族史 有脑梗死家族史的人,其脑梗死的发病率可能高于正常人。 其他疾病 如心脏疾病、脑血管畸形等,也可能引发脑梗死。 了解脑梗死的早期警告信号,及时识别和就医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中南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