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菲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社区内的慢性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慢性病管理是专业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慢性病管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慢性病管理的对象 慢性病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慢性病管理的主要疾病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精神障碍、关节炎、慢性肺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等。 其中,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慢性肺病等这几类患者应该作为社区医疗的重点关注人群,因为这些疾病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何加强社区内的慢性病管理 推进家庭医生服务 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慢性病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联系,建立稳定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关系,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控制慢性病。 建立健康档案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家族史等,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健康服务。同时,健康档案还可以帮助分析慢性病的发病规律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慢性病管理计划。慢性病管理计划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建议、药物治疗等,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管理。 定期体检 定期为慢性病患者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监控。 定期家访 医护人员定期上门家访,了解他们的病情状况、心理状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更重要的是,上门家访可以关注到患者的生活环境,这个环境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直接的影响。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控制和管理慢性病,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医护培训 为医护人员提供系统的慢性病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确保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总之,加强社区内的慢性病管理需要社区、医疗机构、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中心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