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肺康复:帮助患者重拾活力
肝炎的中医治疗
公共卫生与慢性病防治
常见的急危重症抢救方式
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中医针灸帮你摆脱失眠
合理饮食预防冠心病
1
11 1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罗雅丹

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手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心脏疾病。然而,手术后的护理管理和康复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手术适应证
严重心动过缓 由于心脏起搏细胞功能减退,导致心跳频率严重低于正常范围,影响生活质量。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 如心肌病、冠心病等导致心脏传导功能受损,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
心力衰竭 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导致心脏功能逐渐恶化。
特定情况下的心律失常 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颤等。
手术过程
起搏器植入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穿刺静脉 手术医生通过穿刺患者的静脉,将导丝和起搏器电极插入心脏。
电极定位 通过心脏导丝将起搏器电极插入心脏,并寻找最佳的位置固定。
连接起搏器 将起搏器与电极连接,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植入起搏器 将起搏器植入患者胸部皮下,覆盖伤口并缝合。
术后调试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对起搏器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术后初期护理
连接心电监护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心率和起搏频率是否一致,以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卧床休息 术后需卧床休息,尽量采取平卧姿势,以促进心脏损伤处胶原蛋白纤维生成,防止电极脱位。
伤口护理 手术后需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血肿等异常情况,并遵循医嘱定期换药。
抗菌素服用 术后需按照医嘱使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术后中期护理
轻度活动 术后24小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下床进行轻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的静脉血栓形成。
肢体活动 术后一周内避免过度活动术侧肢体,以防电极脱位。一周后可进行轻微的上肢及肩关节活动,防止肩关节粘连。
伤口复查 术后一个月左右需进行伤口复查,确保伤口愈合良好。
术后长期护理
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定期随访,监测起搏器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生活管理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均衡,戒烟限酒,适度锻炼。
肢体活动 术后3个月内避免举高手臂和剧烈运动,以防电极脱位。3个月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防撞伤 起搏器植入者需避免撞击植入部位,以免损坏起搏器。
远离强磁场 避免进入强磁场区域,除置入具抗核磁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其他起搏器置入术后均应避免进入强磁场区域,以免造成起搏器功能失调。
术后早期康复运动
肘关节运动 术后即可开始进行肘关节的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和减轻手臂肿胀。
前伸运动 缓慢向前伸展手臂,保持肘关节微弯,每天逐渐增加运动幅度。
外展运动 将手臂向两侧伸展,保持肘关节微弯,每天逐渐增加运动幅度。
后伸运动 向后伸展手臂,保持肘关节微弯,每天逐渐增加运动幅度。
悬臂运动 双手自然下垂,将手臂向上举起,直至感到肌肉紧张,保持10秒,然后缓慢放下。
攀岩运动 模拟攀岩动作,用手臂力量向上爬升,每天逐渐增加运动幅度。
绕头运动 将手臂伸直,以肩为轴心,缓慢将手臂绕过头顶,每天逐渐增加运动幅度。
术后康复注意事项
保持心情舒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康复过程。
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量多餐,避免便秘。
术后初期避免剧烈运动,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
观察术后伤口情况,如有出血、血肿及感染迹象,请及时就诊。
定期复查,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
避免接触强磁场,如磁铁、电动机等。
保持起搏器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出院后健康指导
休息与运动 可从事日常活动,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 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服药 按照医生处方服药,切勿自行停药。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查,起搏器程控等。
康复锻炼 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康复锻炼强度,有助于身体恢复。
起搏器植入手术后的护理管理和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患者及家属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遵循康复指导,加强自我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医务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