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何应对检验结果异常 |
|
□朱妍妍 在医学检验中,异常结果是指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这些异常结果可能是由疾病、药物、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对于医学检验结果异常的患者来说,正确解读和处理异常结果至关重要。 了解正常参考范围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常参考范围。正常参考范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人的检测结果所呈现的分布范围。这个范围是由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统计得出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正常参考范围并非绝对固定,可能因年龄、性别、种族、检测方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解读异常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分析可能原因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导致医学检验结果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例如,女性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低于男性;老年人的肾功能指标可能会略高于年轻人;孕妇的血糖水平可能会升高等。这些生理因素导致的异常结果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定期复查并关注病情变化即可。 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是指由疾病引起的异常结果,例如,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会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升高等。这些病理因素导致的异常结果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以恢复正常。 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是指由药物使用引起的异常结果,例如,抗生素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某些降压药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等。对于这些药物因素导致的异常结果,需要调整药物使用方案,或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 检测误差 检测误差是指由于检测方法、设备、操作等原因导致的异常结果,例如,采血不规范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偏低;尿液污染可能导致尿蛋白检测结果偏高等。这些检测误差导致的异常结果需要重新检测进行判断。 如何处理异常结果 重新检测 对于检测误差导致的异常结果,建议患者重新进行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复查 对于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导致的异常结果,建议患者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复查,以观察病情的变化和检测结果的恢复情况。 就诊 对于病理因素导致的异常结果,建议患者及时就诊,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调整药物使用 对于药物因素导致的异常结果,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使用方案,或更换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某些异常结果,比如高血压、高血糖等,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改善病情,从而降低异常结果的风险。 预防方法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正规医疗机构具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遵循检测前的准备要求 在进行医学检验前,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或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要求,比如空腹抽血、避免剧烈运动等,以减少检测误差。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降低医学检验结果异常的情况。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淄博市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检验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