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及作用(之一)
李振华辨治嘈杂验案两则
温经汤治疗闭经
中医治疗偏头痛
1
11 1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及作用(之一)
 


□典迎宾 文/图

●推攒竹穴(开天门)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条直线。
  操作方法:两手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穴,又称开天门,推30次~50次。若自眉心推至囟门,称为“大开天门”。
  主治:外感发热、内伤诸证。
  临床运用:推攒竹穴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静等作用。对于外感发热、头痛等,多与推坎宫穴、揉太阳穴合用;烦躁者,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穴合用,以镇静安神。

 

●推坎宫穴
  位置:在两眉上,从眉头至眉梢成一条直线。
  操作方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穴,推30次~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等。

 

●推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条直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100次~500次,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主治: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

 

腰背部穴位

●推(捏)脊
  位置: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条直线。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一般100次~300次。
  自下而上做捏法称捏脊,一般3遍~5遍。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积滞、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推七节骨
  位置: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条直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桡侧或食指和中指指腹自下而上直推(称为上推七节骨),或自上而下直推(下推七节骨),推100次~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等。
  临床运用:上推七节骨能温阳止泻,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上推七节骨与按揉百会穴、揉丹田穴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下推七节骨能泻热通便,用于肠热便秘、痢疾等。

 

●揉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相当于长强穴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的指尖或中指的指尖揉,称揉龟尾,揉100次~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临床运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的功能。揉龟尾与揉脐和上推七节骨合用,可以治疗腹泻、便秘。“龟尾七节,摩腹揉脐”乃治疗小儿腹泻之通法。

 

胸腹部穴位

●搓擦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穴。
  操作方法:以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擦至天枢穴,称搓擦胁肋。搓擦50次~100次。
  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积滞、肝脾大等。

 

●揉(摩)丹田穴
  位置:小腹部,脐下2寸(同身寸)~3寸间。
  操作方法:用指揉或掌揉,称揉丹田穴或摩丹田穴,揉50次~1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潴留等。

 

●推(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穴至肚脐,向两旁分推,称为分推腹阴阳,分推100次~200次,或者用掌、四指摩腹,摩5分钟。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