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法治与健康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第十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脑出血的预防与早期发现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要点
选择最适合的分娩方式
影像诊断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肾结石的成因与治疗
淋巴瘤患者需要了解的化疗问题
胃炎的防治指南
1
11 1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淋巴瘤患者需要了解的化疗问题
 

□李亮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亦可侵犯咽喉部、胃肠道或皮肤的结外部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伴有发热、盗汗,以及消瘦等全身症状。该病的诊断以淋巴结或结外受侵犯部位组织活检病理、彩超等,进行诊断和分型诊断。治疗主要是根据淋巴瘤病理诊断、分型诊断、分期以及预后因素、治疗目的等确定治疗原则,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化疗成功不意味着不会复发转移
    淋巴瘤根据其病理诊断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为低,其治疗以治愈为目的,而且大部分患者通过联合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因其分型复杂,需要根据具体分型、预后因素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部分患者经过联合化疗,可到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部分患者经联合化疗、免疫靶向治疗,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亦可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但是,无论是霍奇金淋巴瘤,还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化疗成功后,并不意味着淋巴瘤不会复发转移。因为淋巴瘤细胞在发病初期,可侵犯颅脑、睾丸等部位,在血脑、血睾屏障的保护下,药物无法到达上述部位,无法消灭颅脑、睾丸等部位的淋巴瘤细胞,从而造成今后淋巴瘤复发的根源。
化疗期间怎样预防感染
    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手段为联合化疗治疗,其次还有免疫、靶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上述治疗期间,无论是化疗药物,还是免疫制剂、靶向药物等,均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可导致血细胞下降;以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为严重,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亦可导致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黏膜损伤、破溃,继发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感染,加重病情,导致化疗失败。那么根据上述情况,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口腔、肛周等部位的清洁;同时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较硬且不易消化的食物;需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避免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员探视;要注意适当增减衣物,保持病房内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如果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血细胞减少,建议入住单间,减少医院内患者的交叉感染。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等离子空气消毒灭菌设备,对病房进行消毒灭菌,达到尽量减少医院内感染的目的。
化疗期间能吃中药提高免疫力吗
    目前根据淋巴瘤的研究,国内外的治疗方法还是以联合药物化疗、免疫制剂、靶向药物等治疗为主。而在国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在淋巴瘤化疗治疗期间,在正规中医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可给予中药进行调理,有助于改善体质、增强食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
    淋巴瘤作为一种源自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案涵盖了广泛的综合性疗法,包括但不限于联合药物化疗、精确放射治疗、免疫疗法、靶向药物治疗等。现今,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治疗策略的不断创新,部分类型的淋巴瘤已实现了较高的临床治愈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一部分患者在初次治疗时可能会遭遇治疗反应不佳,或者即使在初治获得成功之后仍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此外,化疗期间引发的并发症,如继发性感染、出血等,也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
    然而,随着新型药物的持续研发,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实践,以及东西方医学智慧的有机结合,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将进一步精细化和个性化。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发现更有效的药物靶点,开发更安全、耐受性更好的治疗药物,同时加强对传统中医药在支持治疗、调养体质、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这样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淋巴瘤未来的治疗效果将得到更大程度提升,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进展,还能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生存时间。
    (作者供职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