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学习中医 应辨清圣人之学
临证诊病 温阳通脉
人参养荣丸——益气补血 养心安神
辨治中风常见的5种误区
征 稿
1
11 1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临证诊病 温阳通脉
 

孟州市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

临证诊病 温阳通脉
□卜俊成 卢昊霖 卢晓峰

孟州市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由卢昭创立于清朝末年。该学术流派以卢昭创立的卢氏“本仁堂”药铺为依托,历经130余载、5代人的传承,形成了“在温阳通脉思想指导下,集理、法、方、药为一体,诊治特长显著,临证特点突出”的中医学术流派。该学术流派传承人在治疗胸痹心痛、风寒湿痹、骨痹及妇科疑难杂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是河南中医学术流派的典型代表之一。

临证诊病 阴阳为纲
孟州市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在100多年的发展传承中,深入继承历代中医经典著作和医家论著中有关学说,结合临床实践,证候虽然复杂多变,但是总不外乎阴阳两大类,而诊病之要也必须首先辨明其属阴或属阳,例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观点。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阴阳类》提出的:“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清代医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提出的“万病不出阴阳两字”“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等。
诊病疗疾 注重扶阳
孟州市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继承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以及郑钦安“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等学说。“阳气”为生命之根、先天之本,代表机体抵御病邪和患病后的修复能力等,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医者在临证治疗相关疾病时,应注重培植阳气。
临证用药 推崇经方
孟州市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在临证中遵循《伤寒杂病论》,崇尚仲景学说,推崇使用经方。该学派擅用桂枝甘草汤加减温补心阳,主治发汗过多、心下悸之伤阳证;以甘草干姜汤加减温补脾阳,主治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之证;以小建中汤加减温中补虚、柔肝缓急,主治阴阳俱虚、脾虚肝乘、腹部挛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之证;以建中汤加减温中散寒、补脾缓急,主治中阳式微、阴寒内盛、脘腹剧痛、上冲皮起等证;以当归四逆汤加减温经散寒、调经通滞,主治寒伤厥阴、血脉凝滞、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等证;以附子汤加减培扶元阳、温补脾肾、袪寒止痛,主治腰背恶寒、手足厥冷、骨节疼痛等证。
回阳救逆 重用附子
孟州市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在以温阳通脉法治疗相关疾病中,继承郑钦安“附子大辛大热,足壮先天元阳”“非附子不能挽欲绝之真阳”等学术观点,认为附子为热药极品,足能培补元阳,推崇在治疗阳虚诸症(如畏寒怯冷,精神不振,四肢不温,恶食生冷,夜尿频多,小便清,五更泄泻,大便溏薄等)时,结合经方加减,重用附子回阳救逆。在附子的具体应用中,该学派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并借助久煎、合理配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子的毒性。
兼辨阴证 综合而治
孟州市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在临床实践中重视阳气的盛衰,首要考虑阳气的损耗情况;同时,对阳虚阴盛之阴证,也有较为全面的科学认识和丰富的临证经验。该学派在具体的临床诊断中,当患者表现为瞑目倦卧、无神、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腹痛囊缩、面色唇口青白、爪甲青、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色),以及口吐清水、饮食无味、不思水饮、喜饮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或细微无力等症状时,即可诊断为阴证,结合实际病情进行综合治疗。
(卜俊成供职于医药卫生报社,卢昊霖、卢晓峰供职于河南省孟州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