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村民身边的帮扶专家
外出务工人员如何预防结核病
“您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如何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保护眼睛的方法有哪些
征 稿
1
11 1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村民身边的帮扶专家
 


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全国成 杨乐远  文/图

“我几乎每天都要坐公交车到镇卫生院上班,即使刮风下雨也从未间断。虽然路上很辛苦,但是这些都是值得的。专家下沉基层进行技术帮扶,不仅帮助基层医生解决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还提升了基层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使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叶县中医院内科二病区执业医师胡静说。
叶县廉村镇卫生院距离县城约14公里。现在,农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在家里。如果遇到突发性疾病,他们不得不找亲戚、托邻居,帮忙送到县城医院去看病。
为了让村民看病不再出远门,去年7月,叶县中医院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选派该院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刘书杰,执业医师胡静,以及急诊科主任吕帅记等为代表的医疗技术团队,下沉到廉村镇卫生院进行坐诊、查房、带教,并针对疑难杂症进行会诊,同时每星期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治水平,规范基层医生的诊疗行为。
“今年2月,我被单位选派到廉村镇卫生院工作,由于不会开车,每天需要乘坐公交车上下班,途中需要转3次车。时间久了,大家都称我是一个‘公交车医生’。尽管如此,我始终坚持到卫生院坐诊,那里的患者需要我。”胡静说。
6月3日,廉村镇85岁的王某在家干活儿时,突然出现胸闷、乏力、呼吸不畅等症状。家人及时把王某送到了叶县中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经过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医生发现王某双肺间质性改变、肺气肿、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医生做了紧急处理后,王某执意回到家中。
第二天,王某又出现了胸闷、乏力、呼吸不畅等症状,及时来到廉村镇卫生院进行治疗,恰好遇到正在坐诊的医生胡静。经过查体,胡静发现王某心肌酶升高,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病情严重,卫生院很快为王某办理了入院手续。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王某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并康复出院。“还是在家门口看病省事,不但看病报销比例高,而且家人照顾着也方便,在镇卫生院看病省去了很多麻烦事儿。县中医院的专家在基层坐诊,真好!”王某赞叹。
“胡静医生也挺不容易的,她家住在平顶山市区,每天坚持坐公交车上班,路上需要将近2小时。她的敬业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工作中,她待患者如亲人,对我们基层医生进行耐心指导。身边有这样的好老师‘手把手’带教,我们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服务能力、规范了医疗行为,从而有效解决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等。”廉村镇卫生院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程晓普说。目前,廉村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通过外出学习、选派专家下沉进行技术帮扶的方式,组建了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并进行深度“融合”,中医内科、心血管科、急救站现已成为保障村民健康的“王牌”科室。
5月26日上午10时,一辆载满货物的农用拖拉机翻入路边4米深的水沟里,造成车上人员头皮大面积撕脱伤,生命危在旦夕。廉村镇卫生院急救站医务人员接到急救中心指令后,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对患者做了包扎和消毒处理,并及时将患者护送到叶县中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经过医生的极力救治,患者转危为安。
“急救站每天平均出诊2次~3次,每一次出诊,都是由叶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吕帅记现场教我们急救操作。截至目前,急救站已成功转诊危重症患者达300余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上级医院专家的技术指导,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廉村镇卫生院院长张建华说。
张建华介绍,廉村镇卫生院不仅对门诊楼、病房楼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服务功能,根据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在开展治疗常见病的基础上,开设了中医内科、心血管科、疼痛科、急诊急救等科室;通过专家下沉实施“传、帮、带”的形式,基层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以胡静医生为代表的技术帮扶医疗队,每天坚持坐公交车到镇卫生院上班,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廉村镇卫生院的患者上转率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开辟村民看病不再远跑的就医新局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