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仿访 尹国有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潮湿多雨,紫外线强,人们出汗较多,加之贪凉饮冷,不可避免地给身体带来了不利影响。 小暑时节养生,人们应谨守“心属火应于夏,暑气盛火热重”的特点,注重养心,做到起居规律、合理饮食、防暑降温、适度运动、注意护肤、预防疾病等。
注重养心 小暑节气正值夏季,夏季应于心。因此,小暑时节,人们应根据“火热为夏,内应于心”,以及暑热易伤心的特性,注重养心。人们既要避免心火旺盛,又要适当补气养阴,以免心之阴液不足。 就养心的具体方法来说,人们应规律起居,放慢生活节奏,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合理饮食,注意劳逸结合。 规律起居 保持规律化的生活起居,是小暑时节养生的重要一环。小暑时节,白天较长,夜晚较短,人的作息时间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午饭之后,人们应适当午休,一则避开炎热之势,二则可静养心神、缓解疲劳。午休的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30分钟即可,时间过长会适得其反。因为小暑时节气温较高,紫外线强,人体容易出汗,所以人们应选择轻便透气的衣服。 合理饮食 小暑时节,人体容易心火旺盛、心阴不足,加之水气升浮,暑湿相挟,易阻滞气机。因此,人们应适当多吃益气养阴、养心安神、清热除烦、健脾祛湿的食物(如百合、莲子、苦瓜、黄瓜、薏苡仁、扁豆、冬瓜等),避免摄入辛辣、煎炸食物。 由于暑气盛,人体出汗较多,人们应适当增加饮水量,还可以选择莲子薏苡仁百合粥等。对于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者,宜适当多吃大枣、番茄、鸡蛋、枸杞子等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物。此外,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物以解暑,应注意不可贪凉,避免摄入过多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防暑降温 小暑时节暑热当令,防暑降温是养生的重点。首先,上午11时~下午4时尽量避免在烈日下劳作或外出,外出时要戴帽子、打遮阳伞或涂防晒霜。其次,大量出汗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家里可以准备好藿香正气水等预防中暑的药物。最后,卧室要注意遮阳,使用空调降温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空调调至26摄氏度~28摄氏度为宜。 适度运动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常感到疲倦乏力。因此,养生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原则,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拳、散步等),以少许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人们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运动,场地宜选择公园、河边、庭院等空气新鲜之处。 注意护肤 小暑时节,紫外线强,加之湿气较重、蚊虫较多,若不注意防护,很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引发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因此,小暑时节养生还要注意护肤。人们要保持皮肤卫生,不要在烈日下暴晒;预防蚊虫叮咬,防止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如果出现皮肤疼痛、瘙痒等,不要随意挠抓,以免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预防疾病 小暑时节气温较高,不仅是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蚊虫繁殖较快的时期,还是各种疾病高发季节。因此,小暑时节还应重视预防疾病:一是要重视预防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二是要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痢疾、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