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国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占2%。该病多见于男孩。6岁~7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遗尿症患儿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未经治疗的遗尿症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儿童遗尿症并非罕见现象,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发育延迟、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疾病因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孩子的排尿控制功能会逐渐成熟,但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上述原因而持续出现尿床问题。因此,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应理性看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识别尿床的信号
频繁尿床:最直接的信号是孩子5岁以上仍然频繁尿床,尤其是每周至少出现2次不自主排尿的情况。
夜间尿量过多:如果孩子白天排尿正常,夜间尿量明显增多导致床褥被浸湿,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这可能与孩子的生长发育、饮水量或某些疾病有关。
睡眠深沉难以唤醒:有些孩子在尿床时处于深度睡眠状态,难以被唤醒。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排尿反射在睡眠中过于强烈,而觉醒机制则相对较弱。
白天排尿习惯异常:白天排尿习惯异常如孩子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等症状,也可能与遗尿症有关。
科学应对儿童遗尿症
调整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如睡前少喝水、排空膀胱等。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孩子的生物钟,减少夜间尿床的发生。
心理支持:长期尿床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导致他们出现自卑、焦虑、易怒或退缩等情绪和行为变化。家长应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专业治疗:症状较为严重的遗尿症患儿,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如遗尿报警器训练)以及中医调理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
家庭配合: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过程,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和进展;监督孩子按时服药、进行行为训练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确保治疗效果;记录孩子的尿床情况和治疗效果,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遗尿症虽然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是并非不可治愈。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尿床现象,应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要过度责备孩子。通过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大多数孩子能够逐渐克服这一问题,重拾健康与自信。家长应保持耐心和信心,与孩子一起努力,共同摆脱尿床的困扰。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辛集镇中心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