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伟
咳嗽变异性哮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周至数月,甚至数年。中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应注意补肺健脾。 补肺,能够提高肺部的宣发肃降能力,从而缓解咳嗽症状。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补肺可增强肺脏的正气,使其更好地抵御外邪,减少咳嗽的发作次数。健脾,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强健,能够化生充足的气血,为肺脏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也有助于体内湿邪的排出,避免湿邪内生,加重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咳嗽,时间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数年,反复发作,尤其在夜间和清晨症状加重,剧烈运动或冷空气刺激也是诱因。多数患者的咳嗽呈干性,无明显的痰液,而少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少量黏痰。与典型哮喘患者不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一般不出现喘息、胸闷或呼吸困难,因此容易被误诊或忽视。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炎症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气道存在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与典型哮喘具有相似的病理特征。如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病例会发展为典型哮喘。因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应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调节剂等)为主,虽然临床症状控制尚可,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其发病。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疗效。 病因认识 机体虚弱是主要病因,也是根本原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减退,正气亏虚,易受外邪侵袭。在临床上,家族遗传倾向比较明显。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有言:“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形象地说明了体质的重要性。此外,外感六淫,如风寒侵袭,风寒之邪从口鼻而入,影响肺气宣降,导致咳嗽不止;风热犯肺,风热之邪上扰肺卫,使肺失清肃,痰热内生,咳嗽频作;情志失调,长期精神压抑、情绪波动可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肺气的正常升降功能,此病因在成年人人群中较多见;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物,易滋生湿热,阻碍肺气运行,形成痰湿,引发咳嗽。现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家长溺爱等原因,儿童肉食较多,易造成积食不化,久而化热。中医认为,“没有内热引不来外感”,因此易于犯病的儿童不在少数。 病机辨识 本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内外合邪,外风引动伏风,内外风邪相合,肺失宣降,肺络气逆”,从而咳嗽阵作。中医认为,肺主气,气主宣发,肺经虚损会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引发咳嗽等症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与哮喘相似,都是内有虚损,外有诱因,相触而发。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胃运化,以及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不足,脏腑功能紊乱,水液代谢功能障碍,津液停聚而生痰浊,久病入络。内伏之痰每因外感风邪,接触发物,饮食失节等诸多因素所触动,痰瘀交互为患,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气道痉挛,肺失宣降则咳而不已。久病或素体虚弱,必然伤及正气,以肺脾之气为先,气虚则津液水谷不得运化而生痰;气虚推动无力则生瘀血;正气不足,无力鼓邪外出,则正虚邪恋,病程迁延不愈,但是总体以肺气不足,无力抗拒外邪而致患者遇风遇寒及剧烈运动后咳嗽发作。 《黄帝内经》有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同时肾气亏虚,正气不足,无力达邪于外,易感外邪引触,从而反复发病,甚至发展为哮喘。笔者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以脾肺两虚为本,外邪犯肺为标,久可及肾。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为:“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其核心功效在于补气血、调阴阳、散寒气、强中焦。它针对的是那些因虚劳内伤所致的种种不适,如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汗多、肢体酸软;或腹痛、喜温喜按、胃口差;或心慌、心烦、活动后加重、面色没有光泽,舌淡苔白,脉细弱。因小儿发育尚未完全,脾胃功能较弱。此方名为“建中”,说明脾胃虚弱的症状突出,比如胃脘部疼痛、胃胀、怕冷、腹泻等,姜、枣、草的健脾胃力度不够,因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饴糖。饴糖在方中的用量很大,正因为它的加入,此方才能称得上“建中”,也就是建立、加强、恢复中焦脾胃之气。 黄芪建中汤就是因为有饴糖才能称之为建中,要是去掉饴糖的话,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了。饴糖非蔗糖,而是由粳米与麦芽熬制而成的麦芽糖,色泽深邃如琥珀,被称为“胶饴”。其甘甜之性,能缓能补,尤擅温养脾胃。此外,饴糖与白芍搭配使用,还能缓急止痛,调理头晕、心慌、面色暗黄、身体疼痛等。尽管蔗糖、蜂蜜等甘甜之物看似可替代,但是饴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五谷发酵之精华,对脾胃的运化有独到之处。现代市面难觅正宗饴糖,故常以怀山药代之,二者皆色白性平味甘,入脾胃经,且怀山药煮出来的液体黏稠,类似饴糖之性,故可权宜使用。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补养气血的关键在于调养脾胃。黄芪与炙甘草协同作用,强化脾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全方通过调和阴阳、化生气血,使机体恢复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得以正常运作。黄芪建中汤中的黄芪,是补肺气之要药,古称“黄耆”,寓意其在补药中的长者地位。黄芪不仅补气效果显著,还具有“走肌肉,固卫气,减少汗出,防止气津外泄,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功效,进而减少咳嗽的发作次数。 外治疗法 一般采用穴位贴敷(如三伏贴、三九贴等)疗法,以增强体质。常用穴位: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膻中穴、天突穴等。药物以白芥子、细辛、冰片等,研磨成粉并调成糊状,贴敷于上述穴位。还可配合针刺治疗,常用穴位:大椎穴、风池穴、风门穴、肺俞穴、合谷穴、列缺穴等。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每次留针15分钟~20分钟,每天1次。小儿推拿按摩也是临床常用且小儿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常用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揉肺腧、推天柱骨等,每个手法操作100次~200次,每天1次~2次。 生活习惯 另外,在饮食上要清淡,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的摄入量。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止病情反复。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既涉及外界环境因素,也与个体自身的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现代医学注重从免疫学、炎症反应等角度探讨其发病机制,而中医则强调内外因结合,通过调整机体的整体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治病求本,临床一般以补肺健脾为基础治疗方案。黄芪建中汤为主方,量小味道不苦,小儿易于接受,治疗周期一般是每年2次,每次1个月。经过2年~3年的治疗,一般可达到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 (作者为河南省第三批中医药青苗人才,供职于鹤壁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