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三荆防合剂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神经性呕吐
征稿
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重点在于补肺健脾
1
11 1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马娟  尹国有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属中医学“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中医认为,素体虚弱,加之情志失调、饮食所伤诸因素的影响,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肠道传导功能障碍而发病。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4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湿滞气机型
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泻之不爽,泻后便意不尽,脐腹疼痛,小腹坠胀,肠鸣不止,纳差脘痞,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缓。治疗当以健脾化湿、升阳导滞为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枳壳、防风、陈皮、升麻、葛根、山药、白芍、肉豆蔻、槟榔、甘草、大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葛根、升麻,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木香、陈皮、砂仁,疏利气机、醒脾开胃;枳壳、槟榔,行气导滞,能通降腑气;防风,荡风化湿、升清舒脾;肉豆蔻,温涩止泻;山药,健脾止泻;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大枣,益气和中。诸药配合,将导滞化湿置于健脾升阳之内,使清升浊降,湿化滞通,腹泻便滞得除。
湿滞气机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便溏腹泻与大便不爽相兼,治宜运脾除湿调气机,组方用药要掌握好升阳化湿与行气导滞的关系,升阳之药不宜过多、用量不可过大,应在健脾化湿、行气导滞的基础上少佐升阳之药,否则主次颠倒,易致使脘腹胀满疼痛、嗳气恶心等。本型患者湿滞肠胃,气机不畅,其发病与情志不畅及饮酒、嗜食辛辣肥腻有关,注意情志调节,嘱患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戒除饮酒,少食辛辣肥腻之食物,有助于其治疗和康复。
肝郁脾虚型
主要表现为肠鸣、腹痛、腹泻,泻后舒畅,反复发作,通常于恼怒、抑郁、情绪紧张之时出现,胸脘痞闷,急躁易怒,嗳气少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治疗当以疏肝健脾、和胃益肠为法,方选痛泻要方(加减)。常用药物有白术、白芍、防风、柴胡、葛根、木香、青皮、乌药、百合、山药、甘草。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脾虚;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抑制肝阳变动之性,与白术相配,扶土泻木;陈皮、木香,行脾胃之气而化湿;柴胡、青皮、乌药,疏达肝气,可以止痛;枳壳,破泄滞气,消食导滞;葛根、防风,升清阳,解肝郁,舒脾气;百合,益胃养心,解除焦虑心烦;山药,健脾益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可以疏肝健脾,和胃益肠,止痛止泻,标本兼治。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应以疏肝理脾为原则,权衡肝郁、脾虚的证候轻重。肝郁重者,以疏肝解郁为主,佐以健脾之品;脾虚重者,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疏肝之品。由于其发病与情绪抑郁有密切的关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辅以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此类患者肝旺脾弱,加之长期腹泻可伴阴津不足,在药物的选择上,不宜过用淡渗利湿及过分燥烈之品,以免重伤阴液,肝越强而伐戕中州脾更虚。湿滞气机型肠易激综合征易于转化为肝郁脾虚型,有时肝郁脾虚型也可演变为湿滞气机型,且肝郁脾虚型与湿滞气机型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治则和方药诸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医者在临证时,应仔细分辨,注意区别。
脾肾阳虚型
主要表现为腹部冷痛,得温稍舒,久泄不愈或五更泄,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食少纳差,面色白,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治疗当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为法,方选四神丸(加减)。常用药物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党参、茯苓、白术、炮姜、陈皮、砂仁、莲子、建曲、甘草、大枣。方中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取四神丸之意,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与温中暖肠胃的炮姜、吴茱萸配合,运脾土,振奋中阳,中阳振复,升发运转,可使清升浊降,肠胃功能恢复正常;陈皮、建曲、砂仁,理气健脾开胃;莲子,补脾固涩;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上药合用,脾肾两补,温中寓涩,使肠胃功能协调,腹痛腹泻诸症状逐渐好转消除。
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多由肝郁脾虚型转化而来,因其脾肾两虚,治疗宜脾肾双补,温中助阳,补阳时要注意“阴中求阳”,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特别是对阳虚阴亦不足的患者,更要阴阳双补。此类患者病程已长,积年累月不愈,用药多有效,停药即复发,治疗的关键在于巩固疗效。外邪侵袭、饮食不慎以及情绪波动,是腹泻再次发作的主要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节制饮食,慎食肥腻、生冷、辛辣等对胃肠有刺激性的食物,克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很有必要。
肠道燥热型
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粪便如羊屎状,每日数次却排出不畅,可在左下腹触及条索状包块,面色潮红,心烦口干苦,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疗当以泄热清肠、行气通便为法,方选麻子仁丸(加减)。常用药物有枳实、厚朴、大黄、火麻仁、杏仁、当归、白芍、陈皮、竹茹、麦冬、虎杖、黄连、川芎、甘草。方中火麻仁、白芍、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取麻子仁丸之意,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润燥;陈皮,理气和胃;麦冬、竹茹,滋阴清热和胃;虎杖、黄连,清除胃肠湿热;川芎,行气活血,畅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泄热清肠,行气通便,调整肠胃功能之功效。
肠道燥热型肠易激综合征阳热盛,阴液不足,其治疗不仅要泄热清肠,还应注意滋养阴液,做到泄热清肠、滋养阴液与行气通便相结合,苦寒泻药不宜多用、久用。此类患者,常因嗜食肥甘厚味,日积月累,影响肠胃正常的运化吸收功能,燥热中生而引发。调整饮食结构在其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禁烟酒,忌食肥腻、辛辣之品,多食清淡、易消化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配合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