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针刺治疗偏头痛
青光眼头痛验案
通脉丸治疗脑血栓的诊疗体会
中医对流感的辨析与防治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
1
11 1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对流感的辨析与防治
 


□王露

如果冬季气温偏高,会使得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除此之外,生活中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使空气干燥,这无疑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近期,国内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高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当前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型H1N1流感亚型病毒。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流感病毒感染人数增多,对流感的防治再次成为当前热门话题之一。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流感的防治具有较大的优势。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病毒一般分为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丁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在我国较为常见,且传染性强,容易发生变异。流感经常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1天~2天,传染期为5天~7天,发病初期传染性较强。
  流感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也可以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全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根据流感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流感属于“疫病”“时行感冒”“温病”。时行感冒多系感受邪毒、疫气而发病,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流感常呈传染性、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患者剧增,且症状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比普通感冒重。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天气骤变时发病率较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曾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其合皮毛,故云在表。”邪热内瘀,肺气不得清肃,气机升降失常,其病机为温热邪气,自口、鼻、皮肤入侵机体,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表气瘀滞,卫外失司而出现一系列卫分证,如发热、咳嗽、咽痛、周身肌肉酸痛、鼻塞流涕、舌尖红、脉浮数等表现。素体脾气虚弱之人易生痰湿,加上感受寒凉邪气,故可出现苔薄白腻之象。时行疫毒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在病情变化中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辨证施治
  《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温疫论》中记载:“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以上古代医书均表明:若四时六气失常,非其时而有其气,导致的感冒为时行感冒,比普通感冒程度重。《温热论》中记载:“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即温热邪之气从口鼻而入,侵犯人体的呼吸系统,故流感多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发病症状。然而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外邪是发病的条件,但是否发病需要看内因的真气强弱,内因才是发病的关键。国医大师李振华将其发病原因概括为内、外两方面因素,外因为时邪侵入人体,邪从热化;内因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李振华于1957年在洛阳地区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温病),1970年在禹州市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均有效控制了疫情,且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愈率达92.7%,并从中积累了大量临床治疗经验。李振华之子李郑生传承其父亲的学术思想,认为流感与中医所说的温病相对应,由于温病多属于热邪,易损伤人体之津液而伤正,故提出流感的发病机理为损阴伤正。流感病毒以热毒为主,起病急、进展快,初起证候以卫气同病多见,继而热入营血,治疗上应以辛凉透表、清热凉血、解毒等为原则。
  针对流感的致病、发病特点,李郑生提出了个人对流感的诊疗体会,临床上若以发热、咽痛、肌肉酸痛、咳嗽、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滑数为主症。
  治则 益气固表、清热解毒。
  方药 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北沙参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荆芥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淡豆豉10克,薄荷8克,紫苏叶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白芷10克,辛夷10克,炙枇杷叶10克,甘草3克。
  若有恶心欲呕、舌苔白腻,可加用藿香10克;若纳差、舌苔白厚,加用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茯苓15克,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2克;若大便干结,可加用枳实10克,炒决明子15克~20克;若胸闷气短,喘息不得卧,加蜜麻黄8克;若高热不退,可加用羚羊角粉0.6克~1.0克(冲服)。
  用法用量 成年人每天1剂,水煎,早、晚2次温服(亦可代茶饮),儿童剂量酌减。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预防措施
  中医学讲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预防流感,可以采取药物预防、调摄生活起居、避免接触传染源等方法。
  代茶饮方 金银花15克,牛蒡子10克,板蓝根15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炒山楂15克,煮水饮用。
  中成药 冬凌草片、精制银翘片、板蓝根颗粒、小柴胡颗粒等(服用剂量及方法详见药品说明书)。
  艾叶或艾条熏蒸房间 用艾叶或艾条在家中熏蒸,对呼吸道病毒,其他细菌、真菌等有不同程度的灭杀和抑制作用。
  除药物预防,生活起居亦应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适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饮食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食刺激之品;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不接触发病患者。
  传统功法锻炼 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这些功法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呼吸方式,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总之,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共同应对流感挑战,守护身体健康。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传承工作室)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