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晶
玉屏风散是益气固表的代表性方剂,具有配伍精当、药味简单、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等特点。本方可使“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方剂溯源 关于玉屏风散的方剂溯源,存在多种说法。 《究原方》乃南宋医学家张松所撰,但是在《医方类聚》等古籍中有引文。据考证,《究原方》可能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玉屏风散的中医典籍,其成书时间远早于其他提及该方的著作。 《世医得效方》由元代医学家危亦林所著,其中也记载了玉屏风散。然而,现行通行本中并无此方,但是一些引文或早期版本中有相关记载。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所著。此书也提及了玉屏风散,并被后世医者广泛引用。 由于历史文献的流传和保存情况复杂,关于玉屏风散的方剂溯源存在多种说法。但无论其源自何处,玉屏风散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之一,其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成分解读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和防风组成。 黄芪 黄芪能够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在玉屏风散中,黄芪性味甘温,归肺经、脾经。黄芪起到补益脾肺之气、固表止汗的核心作用。 白术 白术性味甘苦温,归脾经、胃经。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协助黄芪增强益气固表的作用,同时健脾养胃,使气血生化有源。 防风 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归膀胱经、肝经、脾经。防风能够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防风起到抵御风邪入侵、增强机体抵御外邪能力的作用。 这三味药物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如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等症状。 功效主治 玉屏风散主要用于治疗表虚自汗证。此外,玉屏风散还可以治疗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等病证。 表虚自汗证 表现为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等症状。 易感风邪 由于气虚导致的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受到风邪的侵袭。 过敏性鼻炎 对于因气虚、卫外不固而导致的过敏性鼻炎,玉屏风散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缓解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 对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玉屏风散能够益气固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玉屏风散还可以用于治疗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致病情反复的情况,以及因气虚而导致的其他疾病。 服用指南 冲服 这是常用的服用方法。将适量的玉屏风散放入碗中,用温开水冲服。注意水温要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煎煮 可以将玉屏风散加水煎煮,每次煎煮20分钟~30分钟,取汁饮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功效。 服用剂量 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服用2次,每次约10克(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建议可适当调整);儿童的用量应适当减少,一般为成年人用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服用时间 患者应在饭前30分钟或饭后1小时服用玉屏风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发挥功效。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应持续服用玉屏风散,但具体疗程需根据医生建议来确定。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禁用人群为对药物过敏者、热病汗出者、阴虚盗汗者、脾胃虚寒者、血压高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经专科医师评估后,遵照医嘱慎重使用。 服用玉屏风散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忌油腻食物,避免摄入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玉屏风散,以免延误病情。用药2周后,若患者的自汗、神疲乏力、感冒等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应停药并前往医院就诊,遵照医嘱更换治疗药物。对玉屏风散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使用,不可私自加减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