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吴白露 文/图
95岁的刘先生因恶性梗阻性黄疸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就诊。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因肿瘤引起胆管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发皮肤和眼睛黄染的疾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介入一病区主任李臻接诊了刘先生。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图1);增强CT扫描可见胆总管下端占位,轻度强化,血供明显(图2)。李臻考虑为胆总管癌。 在多学科会诊中,李臻等人认为,患者高龄,多个脏器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外科手术。 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李臻决定为患者实施经皮经肝穿刺途径下胆管活检及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术。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术在解决胆管梗阻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对胆管肿瘤进行内照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我们会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心电监护下进行相关操作。 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李臻带领我们顺利完成胆管穿刺造影(PTC)。PTC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端完全梗阻(图3)。随后,我们使用亲水膜导丝、导管,顺利开通胆总管的阻塞段。造影检查显示阻塞的程度和范围(图4)。我们向胆管内引入鞘管和活检钳,并钳夹病理组织进行活检(图5),明确病理类型,便于后续治疗。我们经导丝置入放射性粒子支架(图6),然后准确定位、释放,并用球囊对胆管的狭窄段进行后扩张(图7),最后在支架上方的肝门部放置胆管外引流管(图8)。造影检查显示支架位置准确、形态及膨胀良好,放射性粒子分布均匀,胆管阻塞消失。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手术成功。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饮食及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病情好转。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就诊时多为肿瘤中晚期,难以接受外科手术。此外,由于取材困难,许多患者缺乏病理诊断这一环节,后续肿瘤治疗盲目性较大,疗效欠佳。李臻在胆管及其他非血管腔道钳夹病理组织进行活检,并进行介入治疗,解决了这一难题,让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介入一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