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老年血透患者的血磷管理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疗与预防
谷雨节气话养生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亚临床结核病
1
11 1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亚临床结核病
 

□李栋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发病部位在肺,称为肺结核。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较为少见,人群普遍易感。从发病人群来看,男性、农民,以及老年人的患病率较高。
在我国,影响肺结核发病的主要因素如下: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通过免疫抑制、肺部损伤等多种途径,促进结核病的发生。吸烟会导致呼吸道纤毛功能受损,使其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此外,吸烟会削弱免疫系统,特别是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而这些细胞是抵御结核分枝杆菌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吸烟者一旦感染,可能更难控制细菌的增殖,导致潜伏感染转变为活动性结核病。
酗酒:酒精能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削弱呼吸道屏障。酒精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早期清除能力,同时抑制T细胞和B细胞功能,致使适应性免疫受损。
糖尿病:糖尿病是肺结核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呼吸道屏障功能下降。高血糖为结核分枝杆菌提供丰富的碳,加速其繁殖。高血糖还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造成肺部微循环障碍,引发局部缺氧和酸中毒,有利于结核分枝杆菌存活。
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免疫抑制、屏障破坏、代谢紊乱,显著增加结核病的风险。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能直接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各种机会感染风险增大。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并处于“休眠”状态,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或肺内微小肉芽肿中。此时,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应答,但没有出现临床结核病的症状和体征,靶器官也未受损。潜伏感染者痰液中检测不到结核分枝杆菌,不会传播给他人,但有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病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全球大约1/4的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5%~10%的感染者会在其一生中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大部分发生在初次感染的5年内。虽然潜伏感染者的结核病发病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影响终止结核病流行目标的实现。近期感染者和免疫抑制人群容易从结核病潜伏感染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皮肤试验包括PPD(结核菌素试验)和EC(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试验。医院常规体检一般不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
权衡药物副作用与获益,潜伏感染者中的非高危人群一般不用治疗。在我国,需要治疗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有:
1.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2.HIV感染者及AIDS(艾滋病)患者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3.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等新近感染者。
4.其他人群,如长期透析者、准备器官移植者、硅肺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
预防性治疗主要分为化学预防性治疗和免疫预防性治疗。化学预防性治疗根据方案的不同,需要口服3个月~9个月、1种~2种抗结核药物,保护率为60%~90%;免疫预防性治疗指注射母牛分枝杆菌,适用于15岁~65岁人群,每2周用药一次,共使用6次,保护率约为55%。
亚临床结核病是结核自然史中的关键过渡阶段,具有隐匿性强、潜在进展风险的特点。亚临床结核病患者处于潜伏感染与临床结核病之间,无咳嗽、咯血、发热、盗汗或体质量减轻等结核病典型症状,但是具有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证据。亚临床结核病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结核菌在体内已经突破免疫防线,开始增殖,不再局限于肉芽肿内,靶器官已开始受累。亚临床结核病患者具有传染性,在结核病传播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亚临床结核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诊断方法与活动性结核病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分子诊断技术、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涂片等。亚临床结核病也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与临床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相同。此外,亚临床结核病患者中也存在耐药结核病,仍需要强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