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老年血透患者的血磷管理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疗与预防
谷雨节气话养生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亚临床结核病
1
11 1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老年血透患者的血磷管理
 

□刘晓莉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核心治疗手段,长期透析相关并发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老年透析人群中,血磷代谢紊乱是较为常见的内环境失衡类型之一,亦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肾性骨病形成的关键危险因素。本文基于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特征,从发病机制、临床干预到日常管理,系统阐述血磷管理的规范化策略。
血磷代谢紊乱的
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危害
磷元素作为骨骼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物质,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健康个体通过肾脏近曲小管实现磷的动态平衡调节,而透析患者因肾功能丧失,肾脏磷排泄能力显著下降,导致磷在体内蓄积。老年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病理和生理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血管钙化进展加速:血磷浓度升高促使钙磷乘积失衡,导致羟基磷灰石晶体在血管壁异常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正常人群增高5倍以上,显著加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肾性骨病的病理演变:高磷血症通过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引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钙动员、纤维囊性骨炎形成,增加病理性骨折风险。
钙磷代谢紊乱:血磷水平升高可抑制1-α羟化酶活性,减少活性维生素D合成,进一步加重钙磷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老年患者存在特殊风险因素:老年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肌肉量减少导致磷缓冲能力下降,血磷波动幅度增大;营养状态异常与高磷血症并存,增加临床管理复杂性。
血液透析对磷清除效能
及老年患者管理难点
血液透析通过弥散、对流机制实现溶质清除,但是对磷的清除效率存在显著的局限性:标准4小时血液透析治疗单次磷清除量为800毫克~1000毫克,而每日饮食磷摄入量可达1000毫克~1500毫克。磷在体内的分布特性(70%存在于骨骼及细胞内)决定透析仅能清除血浆游离磷。透析治疗结束后2小时~3小时,细胞内磷会重新释放并进入血液,导致血磷浓度增高。
老年患者血磷管理面临多重挑战:因牙齿缺失、消化功能减退,常依赖高磷含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合并用药情况复杂,容易忽视含磷制剂(如含磷导泻剂、营养补充剂)等隐性磷的摄入量;认知功能障碍增加漏服降磷药物的概率。
血磷管理的综合干预措施
一、饮食磷摄入控制
1.高磷食物限制策略。
严格限制类:动物内脏(磷含量380毫克/100克)、加工肉制品(磷含量300毫克/100克)、碳酸饮料(含磷酸添加剂)。
谨慎选择类:乳制品(牛奶磷含量93毫克/100毫升)、坚果类(核桃磷含量380毫克/100克)、蛋黄(磷含量240毫克/个)。
2.低磷饮食优化方法。
烹饪去磷技术:肉类采用预水煮处理(切块,煮沸5分钟后弃汤),可降低磷含量约50%。
优质蛋白选择:优先选择低磷蛋白质来源,如鸡蛋清(磷含量5毫克/个)、海参(磷含量28毫克/100克)。
主食替代方案:以粉丝、藕粉等低磷主食,部分替代谷类食物。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饮食建议:咀嚼功能减退者,可以将低磷蔬菜(如冬瓜、黄瓜)加工成泥状;选择添加麦芽糊精的低磷营养制剂,避免食用大豆蛋白含量高的产品。
二、磷结合剂的合理应用
磷结合剂通过在肠道内与食物磷结合,减少其吸收。临床常用制剂包括含钙磷结合剂(醋酸钙、碳酸钙)、非含钙磷结合剂(碳酸司维拉姆、碳酸镧、蔗糖羟基氧化铁)。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老年患者可以优先选用颗粒剂型(如醋酸钙颗粒);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甲状腺素、抗生素等需要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建立规范用药记录,可以采用分药盒辅助管理。
三、透析方案优化策略
延长透析时间:每周增加1次~2次夜间透析治疗,可使磷清除量提升20%~30%。
透析膜选择:应用超高通量透析器,提高磷清除效率。
联合治疗模式:每月进行1次血液灌流治疗,增强中大分子毒素及磷的清除能力。
四、血磷管理的监测与个体化调整
1.实验室指标监测规范。
血磷:监测频率为每个月1次,目标值2.5毫克/分升~4.5毫克/分升。
血钙:每个月监测1次,目标值8.4毫克/分升~9.5毫克/分升。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每3个月监测1次,目标值150皮克/毫升~300皮克/毫升。
2.个体化治疗调整原则。
营养不良患者:当血磷水平<3.5毫克/分升时,需要评估蛋白质摄入是否充足。
严重血管钙化患者:建议将血磷控制目标值调整至<4.0毫克/分升。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谨慎使用含钙磷结合剂,避免加重水钠潴留。
3.家庭管理要点。
饮食管理:建立专用低磷调料区,避免使用高磷调味品(如鸡精、咖喱块);采用食品秤精确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0.8克/千克~1.0克/千克)。
用药管理:制作标准化服药记录表,定期核查药物储备量,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血磷管理是老年透析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由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严格执行治疗措施、家属提供生活支持保障,最终实现血磷水平的有效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肾内科)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