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进与病谋 退与心谋”
食物搭配的养生之道
顾世澄与内销瘰疬丸
餐桌上的中药之二十三马齿苋
1
11 1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进与病谋 退与心谋”
 

□毛德西

 

   每当谈到学习的时候,我经常引用吴鞠通的话:“进与病谋,退与心谋。”
    吴鞠通是清朝温病学家,《温病条辨》是他的主要学术著作。他创立的“三焦学说”,为治疗温热病树立了临床辨治规范。
    吴鞠通是一位非常谦虚谨慎的学者。他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伤痛之余,吴鞠通广购方书,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专研医术。清朝乾隆年间,吴鞠通赴北京参与抄写、校验《四库全书》,其间他接触并阅读了大量中医药经典名著。
    经过十年的钻研,吴鞠通对温热病有了独特的认识。在抄写过程中,吴鞠通一边看书学习,一边为亲朋好友看病。如此数年,吴鞠通的医术与学问大有长进。朋友劝吴鞠通可以挂牌行医了。但是吴鞠通认为,医学是一门关乎生命的科学,不可操之过急。经过数年努力,吴鞠通循序渐进地为患者把脉看病。
    吴鞠通把看病与读书看得一样重要。他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然后有得。”也就是说,看病是为患者谋健康,回到家里就要为“心”增长知识,如此十年,才能有点儿收获。
    《温病条辨》这本书,我看了无数遍,不仅有收获,还有疑问。有疑问的地方,需要我在临床实践中去思考、去释怀。有的年轻人认为,《温病条辨》是讲温热病的,非温热病不能用,这种认识不确切。《温病条辨》是对《伤寒论》的补充与发挥,其中不少方药对杂病也非常有效,如黄龙汤、增液承气汤、银翘马勃散、复脉汤、宣痹汤、清络饮、大定风珠、小定风珠等。
    吴鞠通的治学精神,鼓舞着几代人的进取步伐。我之所以经常引用“进与病谋,退与心谋”这句话,主要是强调“心谋”。不少医生上班为患者诊病,下班感到累了就休息了,不再看书学习了。长此以往,不仅学业退步,更重要的是治病水平也一定会退步。这是不作为的,扪心自问,怎能对得起患者呢?!
    我希望年轻人记住这8个字——“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并坚定地持久实践之!
    (本文由全国名中医毛德西讲述,文字由廉万营、王举静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