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进与病谋 退与心谋”
食物搭配的养生之道
顾世澄与内销瘰疬丸
餐桌上的中药之二十三马齿苋
1
11 1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顾世澄与内销瘰疬丸
 

□李红桥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芜湖的一个杏林世家,出了一位非凡的公子——顾世澄。他的祖父顾宁华、父亲顾青岩,都是当地医术高超、声名显赫的医生,深受百姓敬仰。
    顾世澄自幼聪慧,父亲对他寄予厚望,盼望他能高中科举,光宗耀祖。顾世澄从小听家训,日夜苦读儒家经典,盼望着有一天能金榜题名。然而,命运总爱给顾世澄开玩笑。顾世澄虽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屡屡名落孙山。这对顾世澄来说,无疑是一次次沉重的打击。顾世澄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仕途这条道路。在一次次失落与迷茫中,顾世澄逐渐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使命或许不在官场,而在救死扶伤的医道上。
    于是,顾世澄一头扎进医学的海洋里,下功夫钻研医书。顾世澄遍读古代医籍,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本草纲目》到《千金要方》,无一不精研细思。同时,顾世澄还积极向当地名医求教,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风格和医学理论。
    由于医学世家的熏陶,加上扎实的文化功底,让顾世澄在医学研究中能够触类旁通、游刃有余。顾世澄迅速在医学界崭露头角,名声传遍了江南一带,甚至远至京城。
    但是,顾世澄并未满足。顾世澄发现,当时内科著作较多,外科著作寥寥无几。于是,顾世澄决定填补这一空白。顾世澄开始搜集古今名医方论,按照《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阐明脉法,详尽分辨经络腧穴。从头顶到脚底,只要和外科病证沾边的,顾世澄都亲手绘制成图,还配上详细的解说。
    在论述时,顾世澄按证立方,并在每证后都附有具体的外治法。除了古今成方定法外,顾世澄还将自己40年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分门别类地写下方剂。
    就这样,顾世澄整整编了40卷《疡医大全》。这本书内容丰富,是外科书籍中的巨著。1760年,该书由顾世澄的儿子和女婿校订付印,流传于世。
    然而,在顾世澄的行医生涯中,有一种疾病让他深感棘手,那就是瘰疬(现代医学中的淋巴结核)。当时,瘰疬肆虐,很多患者脖子上的淋巴结肿大,痛不欲生。传统的外敷膏药治疗效果不佳,并且难以根治此病。顾世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寝食难安。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顾世澄决定放手一搏。顾世澄读遍古籍,寻访名医,深入研究瘰疬的病因病机。顾世澄发现,瘰疬大多是肝火郁结、痰凝气滞导致的。于是,顾世澄决定从清热泻火、软坚散结、化痰消肿入手,研制一味能够治疗瘰疬的良药。
    顾世澄认为,气结在先,痰凝血瘀在后,久病必虚。因此,顾世澄采用以疏代攻、以柔克刚的方法,文火慢炖,化解体瘀。顾世澄从夏枯草、海藻、连翘等中药中汲取灵感,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研制出内销瘰疬丸。
    内销瘰疬丸以夏枯草为君药,清肝泻火、散结消肿;以海藻、蛤壳为臣药,软坚散结、化痰利水;再以连翘、白蔹等为辅药,清热解毒、消肿排脓。诸药配伍,共奏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化痰消肿之功。瘰疬患者服用内销瘰疬丸后,病情逐渐好转,肿大的淋巴结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在瘰疬肆虐的年代,内销瘰疬丸恰似杏林深处一炬烛火,照亮了无数患者的生机。内销瘰疬丸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还让顾世澄的名声达到了顶峰。
    现代医学证明,内销瘰疬丸不仅广泛用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核等结核病的治疗,还对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与痰湿、热毒有关的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内销瘰疬丸甚至对于肺结节、肛瘘等疾病,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顾世澄在扬州行医40多年,名声早已传遍大街小巷。内销瘰疬丸,更是成为无数患者的“救命稻草”。
    年轻的顾世澄,放弃了荣华富贵的角逐,选择了医学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正是这个选择,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来,历代的文武百官早已化为云烟,而顾世澄和《疡医大全》,以及内销瘰疬丸,却如历史上的璀璨明珠,抚平广大患者的病痛。
    如今,当我们再次翻开《疡医大全》,看到内销瘰疬丸的配方和疗效时,不禁会想起那位在清朝乾隆年间,为了攻克瘰疬难题而苦心钻研的医者——顾世澄。顾世澄的医者仁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勇往直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禹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