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新生
作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始终践行社会责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人才引育、医疗质量、专科建设、科研创新等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聚焦人才引育,激活医院发展新引擎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医教协同,强化医院教学和人才培养职能,对接医疗技术、临床科研、医院运营等不同领域人才需求,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开封市中心医院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打造“战略复合型人才”队伍。 开封市中心医院坚持内部培养固根基。现有人才培养永远是主题,医院以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双提升”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一是与国内顶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常态化联系,分步骤、分层次选派技术骨干进修学习。二是支持优秀人才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行学历提升,联合河南工业大学探索培养博士后新模式,该院现有博士10人、硕士478人。三是注重拓展国际化视野,针对青年学科带头人,畅通国外境外研修渠道,选派技术骨干赴海外研修。 开封市中心医院坚持柔性引进补短板,走出“重临床、轻科研”的误区,医疗、科研“双引擎”并重。2024年,针对医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外科手术、微创手术等领域,开封市中心医院引进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畅君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青年长江学者王安心等专家学者,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力。 聚焦质量提升,丰富医院发展新内涵 开封市中心医院立足医疗质量跟进。一是突出各专业及亚专业的质控,即委托医学会制定各专业质控指标。以脑梗死为例,制定了27项质控指标,其中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一项治疗手段上又制定了10项质控指标。二是明确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十大目标,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医疗质控提供明确的改进方向,利用监测指标和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质量同质化。三是建立质控指标国家数据库,应用AI(人工智能)技术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数据,进行跨区域、跨层级的动态监测与横向对比,进而进行分析、应用,形成“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闭环改进”的全链条质控体系。四是建立全面质控体系,覆盖临床诊疗、病历书写、学科建设、感控管理、医保合规、生产及消防安全等医院运行的方方面面,实现跨领域协同监管,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和运行效率。五是突出多学科联合诊疗质控,在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大趋势下,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领域专业意见,减少诊疗盲区,确保诊疗方案全面精准,推动诊疗同质化,提升疑难重症救治成功率,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模式发展,最终实现质量安全与诊疗效率的双重提升。 开封市中心医院立足国家质控重点,聚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十大目标和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严格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组建了医院、科室、个人岗位三级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并运用质量与安全指标、风险数据、重大质量缺陷等资料对质量与安全工作实施监控,保证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聚焦专科建设,奠定医院发展新基石 专科能力提升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开封市中心医院立足“急诊与重症、罕见与疑难、常见病规范化诊疗”三大定位,以亚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多学科诊疗为抓手,全力打造专科建设新高地。 急性脑卒中诊疗中心探索出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绿色通道为纽带”的卒中患者救治新流程,即“一键启动、绕行急诊、CT(计算机层析成像)室溶栓;一站式影像学检查、绕行病房、介入室直接介入取栓”的运行模式,持续提高救治效率和水平,DNT(指急性脑卒中患者从到达医院急诊科大门到开始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和DPT(指脑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口到血管穿刺成功所用的时间)中位数低于国内及国际平均水平。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心独创的注射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以精准化、微创化、体系化为核心,不仅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更为三叉神经痛治疗提供了可复制的“开封模式”。眩晕多模态诊疗中心,区域内率先整合耳鼻咽喉、神经科、骨科、康复科资源,打造眩晕诊疗专病门诊,成为区域疑难眩晕诊疗新标杆。 开封市中心医院全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成立了50余个多学科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由过去一个患者到几个科去看病,变成多个专业的大夫,围绕着一个患者转,塑造诊疗流程新模式。 专科建设与发展是医院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开封市中心医院集中精力,历时3个月,针对39个临床医技科室,召开了24场学科评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围绕学科现状、医疗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科研教学、发展规划等五个维度,全面摸底学科发展现状,审视人才梯队,找准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方向,找出与国内一流学科的差距和短板,并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莅临指导、点评,形成学科发展共识,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让学科尽早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随后,开封市中心医院出台了四级手术、微创手术绩效奖励方案、重点专(学)科发展基金使用方案、科研项目基金使用方案等,每年拿出超过6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医学重点学科发展。 聚焦科研创新,明确医院发展新方向 科研创新的关键点在于人才、平台和项目。地市级综合医院,大多是以临床为主,人才同样侧重于临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则要求医院大力引进科研人才、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开封市中心医院作为“市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的责任单位,与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团队,围绕针灸铜人AI大模型构建与应用等4个研究方向立项了22项课题,以临床研究为未来突破的方向,以医工融合为突破点,寻求“换道领跑”。 平台的建设同样重要。开封市中心医院集中优质资源,成功创建了河南省神经肌肉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每年争取省级科研项目落地打下了基础。在横向项目上,开封市中心医院推动了覆盖心血管、神经内科、眼科、烧伤、肿瘤等重点学科的16个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的落地;在纵向课题上同样取得不俗成绩,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数据库共收录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8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期刊文献3篇,中国科学院1区期刊文献2篇,中国科学院2区期刊文献7篇。为继续实现大的突破,开封市中心医院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团队,设立课题专项基金,建立院级课题库,把院级课题申报作为市级、省级课题申报的预演,高质量推进工作。 今后的工作中,开封市中心医院将围绕技术、质量、安全、创新、运营、管理等,聚焦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专病诊疗中心、工作思路,以实干担当的新作为新成效加快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群众健康事业和健康开封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作者系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