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阳
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引发严重后果。 脑出血的典型症状:早期识别很关键 脑出血的症状呈多维度特征,部分症状可独立出现或叠加发作。以下为需要高度警惕的五大核心表现: 突发剧烈头痛:80%以上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性质常被描述为“头受重击”或“炸裂感”,可局限于单侧颞部或扩散至整个头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表现为整个头部胀痛,疼痛强度与出血量呈正相关。 意识障碍进展:轻症患者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重症患者可在数分钟内陷入昏迷状态。脑干出血患者因直接损伤生命中枢,昏迷发生率高达90%以上。 运动功能缺损:单侧肢体偏瘫发生率约65%,表现为肌力下降、步态不稳或完全瘫痪。丘脑出血常导致对侧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温度觉减退。 语言中枢受损:优势半球出血患者可出现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但无法表达)、感觉性失语(无法理解语言)或混合性失语。部分患者伴有口角歪斜、流涎等面神经麻痹症状。 颅内压升高三联征:呕吐发生率约50%,多为喷射性且不伴恶心前驱症状;视力障碍包括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或复视,严重者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脑疝前期表现。 紧急处理:要遵循“黄金法则” 脑出血的紧急处理需把握“三早”原则——早识别、早呼救、早转运。具体操作如下: 现场安全评估:确保环境安全后,避免随意搬动患者,防止二次损伤。若患者处于危险环境(如火灾现场),需采用多人平托法转移。 体位管理:将患者置于侧卧位,头部适当垫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观察呼吸频率(正常12次/分钟~20次/分钟)、脉搏(60次/分钟~100次/分钟)及血压变化。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时,可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需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 紧急呼叫:立即拨打120,说清楚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及具体地址。在等待期间,避免喂食、喂水,防止窒息风险。 预后影响因素:与时间的医学博弈 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及功能恢复受多因素制约,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出血量与部位:基底节区出血量>30毫升、脑干出血量>5毫升者的死亡率因个体差异、出血部位、治疗情况等多种因素而异,但总体来说死亡率较高。小脑出血量>10毫升或引起脑积水时,需紧急手术减压。 救治时效性:发病后3小时内接受规范治疗者,病死率可降低40%。每延迟1小时救治,死亡率升高10%。 并发症管理: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是三大常见并发症。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预防消化道出血,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肺炎发生率。 总而言之,对于脑出血患者,从症状识别到紧急处理,再到院内规范治疗,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