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种肚脐艾灸隔热套装 |
|
□周莉莉 文/图 技术背景 脐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通过肚脐给药结合艾灸温热效应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然而,传统艾灸装置存在两大痛点:一是隔热垫与艾灸碗固定不稳,患者轻微晃动易导致器具移位甚至倾覆,引发烫伤风险,安全隐患突出,尤其对儿童及无法自主配合的患者来说,这一特点更为显著;二是现有固定方案(如魔术贴、单层内芯)难以兼顾稳固性与舒适性,且缺乏针对性疗效提升功能。一些艾灸装置虽然尝试通过加固结构改进,但是未能有效解决动态环境下艾灸碗的精准定位与长效固定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肚脐艾灸隔热套装来解决此问题。 创新内容 这种肚脐艾灸隔热套装包括隔热垫和艾灸碗。隔热垫的内部为层状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上阻燃层、腈纶层、棉类层、下阻燃层。上下阻燃层采用防火隔热材料(比如玻璃棉、岩棉、聚氨酯泡沫、硅酸铝等),将内部包裹,主要目的是实现艾灸时的隔热和防火。腈纶层同样具备一定的隔热、防火功能,同时具有一定弹性、比较轻便,也具备一定的耐晒性,使用时间较长。棉类层主要增加整个隔热垫的舒适度和厚度,使患者舒适感更强。隔热垫的材质层可采用常规材质,不限于以上4层,也可以是3层或多层,其核心目的是实现隔热与防火。 艾灸碗用于艾灸治疗,可以为普通面碗,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添加不同的药材层(比如用于治疗常见的小儿消化不良,可以在面碗中增加山楂、神曲、麦芽等)。 隔热垫的中间预留有放置孔,用于放置艾灸碗。放置孔处设有与隔热垫一体连接的包裹套。包裹套用于夹紧艾灸碗。包裹套内穿设有弹性松紧绳。松紧绳的两端置于包裹套外部,端头设有方便手持和防止松紧绳完全缩回包裹套内的绳球。艾灸碗放置在包裹套内后,通过拉动松紧绳可将包裹套勒紧,以固定艾灸碗。艾灸结束后,向外拉动松紧绳即可松开包裹套,取出艾灸碗。艾灸碗的底部设有艾灸孔,用于对患者肚脐部位进行艾灸治疗。隔热垫的两侧固定有匹配的一个或多个魔术贴,用于将整个隔热套装固定于患者腹部。 隔热垫的下端还固定有一层可拆卸绒布层。该绒布层进一步增强了隔热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且长时间使用后便于更换清洗。 包裹套内还塞装有一些盐,可以起到摩擦固定的作用,牢固固定艾灸碗,且当小孩儿进行艾灸时容易上火,加上盐可以起到泻热和保温的作用。 在隔热垫和包裹套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外径大于包裹套。固定套内还塞有青盐粒,增加了对艾灸碗底部的固定面积,进一步对艾灸碗进行固定。 有益效果 本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包裹套内穿设的松紧绳,实现了艾灸碗的便捷快速固定与拆卸。该机构能有效防止艾灸碗在患者体动时移位,确保艾灸孔精准作用于患者肚脐部位。 2.隔热垫底层创新采用可拆卸绒布层,在保证保暖效果的同时满足了“一人一布”的感控要求。包裹套内增设有盐粒。这些盐粒一方面起到增加摩擦、辅助固定艾灸碗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盐粒特性实现泻热与保温的双重功效。 3.在隔热垫和包裹套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套。这种设计结构将包裹套与隔热垫紧密衔接,增加了对艾灸碗底部的固定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艾灸碗的稳定性。更关键的是,固定套内配置有青盐粒,具有泻热、凉血、润燥、引火下行的药理作用。在进行艾灸(热疗)时,青盐粒的寒性与艾灸的热性形成协同,显著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儿科)


肚脐艾灸隔热套装整体及部分结构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