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老马的西瓜熟了
父亲的向日葵
荷韵
岁月深处的节日文化
心里装满阳光
1
11 1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老马的西瓜熟了
 


□刘传俊

   夏季天气炎热。中午,我走进老马在西瓜地东头搭建的瓜庵里,吃了几块西瓜,炎热感好像立即消退了许多。沙甜的西瓜含在嘴里,汁水直往胃部流淌。在场的人都对西瓜赞不绝口,老马一脸憨笑。
    今年65岁的老马叫马振清,是和顺园新村的一位村民。老马憨厚、朴实,开口一笑就露出了几颗镶嵌的“银牙”。
    老马居住的村庄之所以有个“新”字,是因为这个村庄整体搬迁过来只有十四五载;不像我们村,已经生活了十几代人。那年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启动时,淅川县大石桥乡杨营村的村民老马,与其他村民一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千里迢迢来到我们村附近安居乐业。
    老马会种西瓜,他种的西瓜口感特别好。这对于周围几个村的村民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老马种的西瓜之所以口味独特,是因为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老马通过反复实践,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瓜经验。在老马还是“小马”的时候,时常到姥爷家做客。姥爷种西瓜的经验丰富,老马默默将姥爷种西瓜的技巧记在了心里。初中毕业后,老马就在自家的土地上种西瓜了。老马第一次种的西瓜就收获颇丰,让他喜出望外。
    老马搬到和顺园新村后,也将种西瓜的技巧带了过来,毫不保留地施展在这方崭新的热土上,在夏季给村民们送来了甘甜,送来了清爽。
    老马种的西瓜是无公害的,从来不喷洒农药,不施化肥。他用自制的“三饼肥料”(将菜籽饼、花生饼和芝麻饼混合起来浸泡、发酵3个月),使土壤变得肥沃。西瓜陆陆续续成熟,该采摘出售了,他不用拉到城市叫卖,仅周围几个村庄就供不应求。有从西瓜地路过的村民,有来瓜庵闲聊的村民,不管买不买西瓜,老马都会微笑着走进瓜田,弯下腰挑选一个西瓜,切成西瓜牙儿让大家吃,分文不取。
    每年到了西瓜成熟的季节,老马都会挑选一些西瓜,用车子拉到距离西瓜地30公里的镇上的养老院,让那里的老人尝个鲜,他一分钱不收。
    今年一开春,老马就开始打理西瓜地。4月上旬,老马和老伴儿来到西瓜地,先用铁锨修整出1.5米宽的瓜垄,再在瓜垄中刨坑、撒瓜种,浇自制的肥料,最后用1.5米宽的塑料薄膜蒙上。这塑料薄膜也很奇特,中间30厘米是白色的,两侧各60厘米是黑色的。老马告诉我,黑色的压草、保墒,白色的吸光,这两色塑料薄膜搭配起来用,有利于瓜种趁早发芽,并且能保持土壤的湿度,就像给瓜种搭建了一个温床。
    老马的西瓜地里,即使瓜秧长得再旺盛,也不会爬满地面,这是他种西瓜的一个诀窍。老马在瓜垄上撒瓜种时,会间隔七八十厘米。第一次撒了瓜种的两个坑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过一段时间,他在那段距离上再刨个坑撒瓜种。第一次撒的瓜种,西瓜成熟了,瓜秧枯萎了,但是西瓜地里还是绿油油的,因为第二次种的西瓜又长出来了。
    老马的西瓜称为“荒瓜”,不用打杈,不用压秧。一棵秧苗上一般长3根瓜秧,较长的瓜秧有3米多长。一般一根瓜秧结一个西瓜,有的还结出了“双胞胎”。5月中旬,是第一次种的西瓜集中开花的时候,一朵朵小黄花仿佛金色的蝴蝶落进了西瓜田里,成群的蜜蜂亲吻花蕊,酿造花蜜。西瓜从鸡蛋那么大,长到拳头那么大,再到碗口那么大……白天黑夜,西瓜不停歇地生长,一天一个姿势,朝着老马希望的样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老马的西瓜地里袒露在阳光下的,全是圆滚滚的西瓜,有的七八斤(1斤=500克),有的十几斤,有的甚至超过20斤。看来,老马的西瓜又丰收了!
    老马的脸上挂着笑容,那是西瓜对日夜操劳的老马的奖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