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儿童青少年随访管理
糖尿病与肺结核的关联及应对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疗与预防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疗与预防
每周一练(四环素类药物及氯霉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结核药)
1
11 1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儿童青少年随访管理
 

□于铭洋

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高血压问题渐趋凸显,既影响其当下的健康,更可能为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肩负患高血压的中小学生长期随访管理的职责。构建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可有效控制学生血压,促进其健康成长。
建立高血压专病门诊是随访管理的基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配备高血压专业医生,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儿科与心血管疾病知识,熟悉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病因及治疗方法。专病门诊要制定规范的诊疗流程,对首次就诊的学生开展全面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家族史,进行体格检查、血压测量、实验室检查等,明确高血压的类型与病因,为后续治疗和随访管理提供依据。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家校联动,是长期随访管理的关键。家庭医生与学生所在家庭签约后,定期了解学生的血压控制情况,向家长普及高血压相关的营养、运动知识。例如,告知家长,儿童青少年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鼓励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类食物,减少高油、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量;指导家长依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运动计划,如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通过提升家长的干预意识,促使其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家庭医生要与学校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校饮食、运动情况,与学校共同督促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形成家校合力。
建立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针对配合度高的学校、班级、教师、家长、儿童,制定不同奖励机制。对学校,给予一定奖励,用于改善体育设施或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授予“健康促进示范学校”等荣誉;对班级,表彰为“健康管理优秀班级”;对教师,在绩效考核中加分,授予“健康指导优秀教师”荣誉;对家长,给予健康体检优惠券等奖励,评为“健康管理优秀家长”;对学生,给予学习用品、运动器材等奖励,授予“健康小卫士”等荣誉。这些机制能激发参与热情,提升随访管理效果。
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患高血压的孩子建立信心,消除自卑情绪。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患高血压可能使其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与社交能力。心理医生定期到学校开展心理讲座,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让学生了解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管理就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同时,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倾听心声,助其调整心态,树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
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微信聊天群,为家长与心理医生搭建在线交流咨询平台,及时解决问题。微信聊天群邀请患高血压的学生及家长加入,心理医生定期推送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家长在监督指导孩子饮食、运动、血压测量等方面有疑问时,可以在微信群进行咨询,心理医生要及时进行解答。这样能有效提高家长的健康管理能力,增强对心理医生的信任,有助于提升随访管理的依从性。
通过上述措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儿童青少年随访管理体系。其中,专病门诊提供专业诊疗,家校联动形成管理合力,奖励机制调动参与积极性,心理干预保障心理健康,线上平台提供便捷服务。各方协同发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供职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