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支持母乳喂养 呵护健康未来
信阳市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检测工作
鹤壁市淇滨区开展卫生用品专项抽查活动
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
一块写字板 一段跨越无声世界的医患情
1
11 1 2025年8月5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一块写字板 一段跨越无声世界的医患情
 

通讯员 赵 莉

   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一病区的走廊里,护士脚步匆匆,医生的问诊声此起彼伏。而4号病床周围特别安静,这是郝老先生与医护人员用笔墨构筑的世界。
    郝老先生今年60岁,是一位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其他患者不同的是,他的世界里几乎没有声音,即使他戴着助听器。因此,他总是随身携带一块有些磨损的写字板,用来与人沟通。
    郝老先生刚入院时,经过全面检查,医生认为腹膜透析是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这个结果让科室里的医护人员既欣慰又发愁——欣慰的是找到了适合他的治疗方案;发愁的是要教会一位听力障碍患者独立完成复杂的腹膜透析操作,谈何容易。
    “普通人学习腹膜透析都要反复练习好几周,更何况是郝老先生这种特殊情况。”护士长姚自会在科室晨会上忧心忡忡地说道。会议室里一片沉默,直到主管护师吕玉敏说:“让我来试试吧。我相信只要用心,就能找到办法。”就这样,一场特殊的“无声教学”悄然拉开序幕。
    教学过程远比预想中困难,吕玉敏将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拆解成最基础的动作,像教小孩子学写字一样耐心。消毒要涂几遍,导管要怎么接……这些对常人来说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她得一遍遍地写在板子上,有时还要配上简笔画。最困难的是教到“拧紧导管接口”这个动作时,郝老先生总是掌握不好力度,不是太松就是太紧。吕玉敏索性轻轻地握住他的手,带着他一遍遍地练习,直到他的动作完全标准为止。
    “吕护士真是太有耐心了。”一同接受培训的王女士感慨道,“我经常看见她弯着腰在老郝旁边,一教就是大半天,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经过一周的悉心指导,郝老先生不仅掌握了腹膜透析的基本操作,还能独立处理一些常见问题。
    此外,定期复查对郝老先生这样的患者来说同样至关重要。每次郝老先生来到医院,医护人员都会给予他特别的关照。主治医师许清玉特意准备了一块写字板,将问题逐个写下,耐心等待郝老先生的“回答”。姚自会见到郝老先生时,总是先递上纸笔,“问”他有什么需要。护士们在交代注意事项时,在写字板上写的字都会特别大。
    一天下午,候诊区挤满了情绪焦虑的患者,叫号声此起彼伏。轮到郝老先生时,许清玉耐心地和他“对话”,一丝不苟地在写字板上写下检查结果和调整后的用药方案。确认郝老先生完全理解后,许清玉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郝老先生用他们之间特有的“OK”手势(表示“没问题”)回应。这个简单的手势背后,是医患之间最珍贵的默契与信任。
    几个月后,郝老先生的操作越来越熟练,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每次郝老先生来到医院,只需一个眼神,医护人员便能领会他的意思。
    郝老先生再次来到医院时,怀中抱着一面锦旗,上面绣着“医术精湛,精心护理”8个字。这面锦旗,不仅是患者表达感激之情的见证,更是医护人员那份细致与坚持的见证。

 

科室简介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一病区现有床位52张,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腹膜透析专科护士3名。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全国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河南省腹膜透析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华佗工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规范化项目实践培训基地。目前,指导居家腹膜透析患者400余人。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