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原发性巨大纵隔卵黄囊瘤患者术后的综合护理
精准施治 精心呵护 精益求精——来自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陇海院区)神经内科的报告
一种拔火罐罐口预加热设备
1
11 1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原发性巨大纵隔卵黄囊瘤患者术后的综合护理
 

□李 韬  曹秀丽

   卵黄囊瘤(YST)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具有发病率低、预后差的特点,临床上较为少见,且易发生误诊和漏诊。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男女均可患病,好发于卵巢和睾丸,纵隔、骶尾部、腹膜后及阴道等性腺外部位亦可出现,性腺外以纵隔部位最为常见,但原发于纵隔者极为罕见。该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预后较差。因其特殊位置,瘤体常易破裂并侵犯周围组织、发生扩散,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卵黄囊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并辅以放疗和化疗。

病例分析   一名18岁的男性患者在大学军训期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在当地诊所治疗后又出现胸痛症状,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行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胸腔积液及纵隔占位,且甲胎蛋白(AFP)显著升高。由于纵隔肿物压迫心脏,患者家属商议后将其转入我院。我院以“间断右侧胸痛伴发热4周余,加重2天”为主诉将其收治入院。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结果提示糖类抗原125(CA125)、AFP异常。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前纵隔肿物,大小约111.4毫米×97.9毫米×136.8毫米,心脏及大血管受压移位,右肺容积缩小。经多学科会诊及术前讨论,在心胸外科团队协作下行正中劈开纵隔肿瘤切除术、心包开窗术及右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0日后康复出院。

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常见症状,尤其是正中切口的患者,其疼痛程度通常比微创手术更明显。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可使用胸带固定胸壁减少胸廓活动幅度,从而减轻疼痛。同时,还可采取多种缓解疼痛的方法,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使用自控式止痛泵等。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外界刺激,也有助于患者缓解疼痛。要注意的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物,以确保良好的止痛效果。

   预防感染
    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如出现体温异常或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情况,应及时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需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等表现。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全身营养支持,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引流管护理
    确保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记录变化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定期更换引流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滑脱。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以促进引流。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需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并配合轻柔有效的拍背动作,以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同时,鼓励患者采用正确的咳嗽姿势,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变化,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预防肺部感染,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氧合良好。

   心理护理
    患者处于青年时期,且该病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患者及其家属易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共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护理体会

   该患者为青年男性,因胸痛等症状就诊,经多项检查后确诊为纵隔卵黄囊瘤。术后病理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肿瘤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术后护理方面,除了常规的疼痛护理、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外,还需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同时,需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以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