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刘晓霏 文/图

付江正在给患者切脉
东汉时期,医生董奉治病不取钱物,仅需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蔚然成林。杏子熟时,他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杏者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其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我是读着‘杏林春暖’的故事走上医学道路的!”近日,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中医主任医师付江说起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董奉,如数家珍,格外动情。 医书是家里最多的物品 付江,1958年生,1983年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从事中医工作30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家里最多的物品就是医书。同事们说,到外地出差,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每次回来都要带几本书。 “2014年,他还被评为‘最美洛阳人’!”洛阳市第一中医院院长石莉说。付江曾给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代课20余年,现给河南科技大学药学系代课,教授《中医药学概论》。他较早地在洛阳市开展了腹膜透析。由于治疗肾病的效果好,中央电视台还专题报道了他治疗肾病的经验。 做好两道题赢得患者信任 采访期间,我们了解到有关付江的几个小故事。 十几年前,一名中年女患者患慢性肾功能不全,前来找付江看病。付江让她服用中药并结合灌肠治疗,使她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十几年过去了,患者的病情很稳定。她对付江说:“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认识的跟我患一样病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而我还活着,我很知足了!” 几年前,一名20多岁的农村青年在其父亲的陪同下前来就诊,说“睡不着觉,脑袋里有一个筋断了,不舒服”。付江给他做了体格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就给他做心理疏导,但该青年及家属非要做头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付江看他们经济也不富裕,就劝说道:“不是头部的问题,不要花那冤枉钱了!”患者走了,几天后又来医院找到付江,说在他这儿看完后不放心,又到别的医院做了头部CT检查,结果显示,真的与头部无关。因此,他们又来找付江诊疗,再三说:“我们信任你,找你看病放心。” ………… “我的榜样是董奉!”付江说,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赢得患者信任需要做好两道题:一是医德,二是医术。“杏林春暖”实际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他和同事们将一如既往地以董奉为榜样,以高尚的医德、优良的医术为追求,增辉杏林,温暖患者,为群众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