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发布 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 |
|
本报讯 (记者张晓华)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乃至15年全省中医药发展方向,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思路、措施进一步清晰。 《规划》提出,以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为目标,实施中医药优先发展战略,弘扬张仲景文化,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中医药管理体系和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强省建设初见成效,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的目标,中药产业不断壮大,中医药发展部分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床位达到0.56张/千人,中医执业医师达到0.42人/千人;中医儿科、骨伤、肺病、糖尿病等专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争取入选全国区域医疗中心,康复,脑病、肿瘤等专业跻身全国先进行列;80%以上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形成一批全省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8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10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规范的中医药服务;推出三五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科研团队;现代中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建成设施优良、功能完备、特色突出、健康运行的中医医疗、教育、科研体系,现代中药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建成全国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成5个以上全国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市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河南中医药大学建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型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研究整体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争取推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选。现代中药产业和研发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先进行列,打造一批中药制药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规划》提出,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要着力推进六大重点任务。一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依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促进中西医结合、鼓励中药制剂研发与应用、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三是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和评价体系、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四是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构建现代中药产业体系;五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六是积极推动中医药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把中医药打造成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的名片。 《规划》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和中医中药统筹发展的协调机制与工作机制,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要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作为重点支出予以保障,建立与本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逐步缩小中西医之间的投入差距;要落实政府举办公立医院责任,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至少举办好一所达到相应等级的公立中医医院;要在争取国家项目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优先支持达不到基本标准的公立中医医院改扩建和迁建工程;要在项目安排、财政预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职工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中药饮片使用管理等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并尊重中医药的特殊性,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倾斜,不得在国家规定之外人为限制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应用;要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土地供给、税收政策等方面,对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旅游等项目给予支持。 《规划》还要求,充分发挥河南省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中医中药统筹协调机制。推动中医药改革创新,支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中医药监督与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依法保护合法权益,健全中医药管理政策标准体系,大力弘扬张仲景文化,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活动以及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