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16年 罪魁竟是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何世桢
经常起床时或行走时头晕,眼前还会出现黑影,需要在家人搀扶或拄拐下,方敢外出行走……家住天津的杨先生今年74岁,本该乐享退休生活的他,16年来,间断发作性头晕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多年来,杨先生辗转多家医院的耳鼻喉科、骨科、神经内科等就诊,也进行了头颅、颈椎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在被诊断为“颈性眩晕”等后,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今年3月,杨先生看到一则新闻,得知国内首家多学科眩晕会诊中心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就迫不及待地联系求治。 接诊杨先生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眩晕诊疗中心主任张怀亮为他积极诊治和联系专家。 4月26日,张怀亮联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中心主任吴子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韩军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等专家。随后,专家们在河南省多学科眩晕会诊中心共同为杨先生进行会诊。通过询问病史、前庭功能检查、心理测评及会诊讨论,专家们最终确定杨先生患的是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张怀亮介绍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引起中老年慢性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这种病国内关注较少,相应的研究更不多见,加上眩晕本身就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骨科等多个学科,所以患者容易被误诊,治疗效果也不佳。多学科专家会诊,则能为眩晕患者提供精准诊疗,大大降低了误诊误治率。 其实,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在诊断上也有其特点:表现为非旋转性头晕或摇晃不稳感,持续3个月及以上;在站立、头或身体运动时,或暴露在复杂或运动密集的环境中时,症状加重;有的患者行走时在他人搀扶下才感觉稳当,有的患者走路时“摇摆不稳”等。此外,很多患者还伴有焦虑、抑郁等因素。 杨先生被确诊后,专家们建议他进行前庭康复锻炼、心理调整,张怀亮也为其开出了中药方剂。两周后,杨先生前来复诊,说头晕已经控制住了,外出活动也不需要家人陪同了。“没想到折磨自己16年的头晕,服用半个月的汤药就治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