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揪心的一个月
本报讯 (记者李志刚 通讯员安志伟)“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感激之情。”这是患者张老先生的家属送给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普外科感谢信中的一句话。刚刚过去的1个月,将成为该院普外科、ICU(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的一段特殊记忆。 近日,84岁的张老先生因乏力、头晕,住入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医生检查后发现了结肠占位,其恶心、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加重。经过充分准备,普外科主任薛宝军和医师黑志刚、郑磊等为张老先生实施了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由于高龄、基础病多,术后第二天,张老先生出现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且病情逐渐加重,感染指标比正常值高30多倍,红细胞仅有正常值的一半。而吻合口出血,需要凝血治疗,但老人患有脑梗死后遗症,需要抗凝治疗;抗休克需要大量补液,但老人心功能Ⅱ级,必须严格限制液体量。薛宝军、黑志刚直接住进了ICU,不分白天黑夜,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老人身边。 张老先生的病情牵动了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心:出现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主任耿慧琴迅速赶到;出现心功能衰竭,心内科一病区主任屈虎马上组织会诊;出现肾功能损害,肾内科主任赵秀珍立即给出治疗方案。耳鼻喉科、中医科、内科等容易出现的病症,几乎都在老人身上出现了。医务人员及时给予对症治疗,甚至做好了二次手术的准备。经过抢救,老人生命体征渐渐平稳,脱离了生命危险。 术后第8天,病情稳定的张老先生被转入普通病房,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当天下午4点,张老先生突发呼吸困难,离开ICU仅7小时的老人再次被紧急转入ICU。病情再次反复,抢救再次展开,薛宝军、黑志刚再次24小时陪住在ICU。观察病情变化、计算剂量、调整用药、会诊讨论……黑志刚足足写下了200多页的病历。 在汗水和坚守中,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