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老人突然晕厥 护士奋力抢救
老中医用爱心铺满义诊路
偃师市人民医院开展第三种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
巩义市做好免费“两癌”筛查工作
借助“有道”翻译医患有效沟通
一位家庭医生的情怀和担当
光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秋季食品进行检查
焦作市马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夏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猪肉质量进行监管
汝州市卫生计生委发放圆梦女孩助学金
汝南县卫生计生委提升药具管理服务水平
1
11 1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老中医用爱心铺满义诊路
 

老中医用爱心铺满义诊路
本报记者 丁宏伟  通讯员 程瑞军

   在2018年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他手握《本草纲目》安详地走了。他治愈无数疑难杂症,有人说他是“神医”,可他却像“喜来乐”一样,喜欢自称“土郎中”。他就是终年82岁,仁心义诊、行医60余载的河南省泌阳县赊湾镇赊湾街老中医王宁本。
    往常,他那一间看着不起眼的个体诊所里,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一位戴着老花镜、穿着白大褂的老人时而把脉问诊,时而写方抓药。今天,在首个“中国医师节”,他的小药铺却变成了灵堂,家人、朋友和患者悲痛万分。
    王宁本在少年时得过两次大病,因缺医少药,饱受疾病折磨。因此,他立志学医、行医、送药。于是,他的足迹遍布河南省、湖北省等地的山区,义诊患者无数。
    今年7月的一天,记者走进王宁本的药铺,只见他顺手把三大包药材递给一位中年妇女。他说:“先按照我的方法把这药熬着喝了。你丈夫是个残疾人,大孩子上大学,小孩子上中学,你太不容易了,就不用付钱了。”患者再三说要他记账,王宁本却微笑着说:“不用记账了,你放心回去吧!这对我来说,不算啥。”家住杨树岗村的李玉强,两年前,她的丈夫从建筑工地的楼上不小心摔了下来,造成左脚残疾,手也骨折、变形了,长期依靠吃低保为生。李玉强说,像她这种情况,王宁本是绝对不会收钱的。逢年过节,或者谁家的学生开学时交不起学费、修房盖房等有困难,王宁本都会给予帮助。现在,她欠王宁本30000多元已有七八年了,当她说不能及时还钱时,王宁本时常笑着说:“我既然给你了,就没想着让你还。况且,我也不急着用钱。钱这东西,多也好,少也好,知足就好;有也罢,无也罢,不放在心上就算罢。”
    谈到王宁本义诊,赊湾镇草场村的王远华更是感激不尽。别看她现在精神抖擞,能吃、能喝、能劳动,然而,一年前的她却被胃肠病和妇科病困扰着,时常四肢无力,甚至都不想睁开眼睛。她在某医院做检查后,被诊断为癌症,于是整天有气无力、疲惫不堪,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更可怜的是,她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还有一个儿子正在中学读书。在王宁本运用偏方、验方精心治疗下,加上经常锻炼身体,她的病情明显好转。目前,王远华的胃肠病和妇科病已经彻底痊愈。王远华说:“1年前,我每次来看病,王医生从来不收钱,还帮助我在民政所和乡政府寻找好心人,争取捐助和申请救济。其间,他不仅为我节约了许多医药费,还救了我的命!”
    “看病不收费,那你依靠什么赚钱吃饭呢?”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宁本笑着说,由于自己会上山采药,一部分中草药是上山采挖的,只出体力和车费即可;平时的收入可以维持生活,就是买不起一套好房子,所以他的儿子一再推迟婚期,最后在老平房上盖了一层房子,才办了婚事,好在儿子、儿媳妇都能理解。
    王宁本喜爱看中医典籍,研究偏方、验方等,并追求辨证施治。60多年来,王宁本先后到过湖北、安徽、山东、山西等贫困革命老区采药、行医,累计行程数万公里。直到2013年以后,由于身体原因,70多岁的王宁本再也不能出远门了。然而,他却不愿意让自己的义诊就此终止,周边乡镇的残疾人以及贫困户仍然是他救治的对象。于是,每天来找王宁本求医问药的患者络绎不绝,进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