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中医规律 实现健康发展 □丁一言
解决好中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对中医学的内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应从这些问题的共性与特性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在遵循其内在规律基础上的健康发展。
坚守中医原创思维的灵魂
中医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原创思维,丢掉这一思维方式,或者采用其他思维模式来研究中医,其就不再谓之中医。为此,要掌握“中医学的内在规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守“中医思维”,以此作为认知方法来指导中医研究,从而形成中医的概念、判断、推理等。 中医作为原创医学,其思维模式无法借助、依赖于其他形式,只能依靠自身的原创性。正因为中医的原创性,使得中医呈现出不竭的活力。纵观中医学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原创思维的脉络,比如象思维、系统思维、变易思维等,即国医大师王琦概括的“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象、数、形、神、气5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中医思维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实现中医发展,必须坚守中医思维这一“中医的本质基因”,以此为引领,以确保中医的本质连续。遵循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内在规律最本质的特征。
秉承理论多元包容的宗旨
中医学理论是秉承“开放包容”“继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原则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在新理论创立过程中,遵循新旧理论并存,古今理论并立,即“推新存旧”,新旧共存发展,而不是轻易地否定旧的或者应用不广泛的旧理论。这一态度和方法,有利于人们在新的认识、思悟情况下对旧理论的阐发、引申,是中医特有的一种处理新旧理论关系的方式。中医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需要现代化,但必须走出用西医解释中医学理论的误区;克服用西医方法或者思维取代中医,或者两者混淆套用。必须在遵循中医规律的基础上去研究中医理论。中医的发展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中医学蕴含的科学内容,使中医焕发生机,成为简便、快捷、高效的现代中医。通过现代科技在更深层次对病情进行精细检测、评估,以求更准确地认识和辨识病证。 因此,需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重视对整体的把握,确保中医的方向,又要重视局部研究,将局部研究融入整体研究中。秉承新旧理论多元包容,是中医学对待理论体系特有的一种方法学。
拓展经验理论升华的途径
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是通过对医疗经验的归纳、总结而产生的;唯有医疗实践才是中医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发展的不竭源泉。需要强化实践,拓展医疗空间和途径;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总结新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再通过大量实践来检验,善于思辨、感悟,并汇总、提炼出理论,再将中医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只有临床实践才能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医理论。 临床实践经验得到总结后的新见解、新理论,是对原有理论的提高、发挥,是对中医理论的丰富发展。强调临床实践对中医理论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中医学内在规律的基本特征。中医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不断递进创新,这是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