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灿
在余老先生与许金良的聊天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余老先生多次提到直白、通俗等字眼儿,并盛赞许金良“实在”。 就此,笔者有感而发:医生和病人交流,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请尽量直白和通俗点儿! 为啥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余老先生多次强调,自己在患食管癌后还能活20年,除了许金良高超的医术,还与医务人员对自己直白、通俗的沟通有关。 比如,余老先生出院时,想问问是否需要化疗,有哪些注意事项,许金良直白地说:“手术切得很干净,没必要化疗。回家清淡饮食、少吃多餐就可以。” 再比如,原胸外科护士长刘东英,在余老先生向她提出心理疑惑时,便直白地说:“别多想,你这病治好了,以后该干啥干啥,啥事让我们开心我们干啥。” 直白的话语让余老先生印象深刻,并一直身体力行,也让余老先生觉得他们很真诚。所以,直到20年后的今天,余老先生依旧用“实在”来评价许金良和刘东英。 医务人员不应该忽略的是: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知识分子,也有农民,还有接受能力减退的老年病人。他们不懂医学,大部分人听不懂专业术语。对此,应该尽量想办法把某些专业术语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一些白话或者多给他们打比方,在保证准确和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听明白。 病人听明白了,很多事情办起来也就顺畅了,疗效也会更好些。医生与病人有了“共同语言”,减少了双方的隔阂,也减少了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