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郭光耀
作为经过国家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应以新医改为契机,在基层医院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一家、服务一家、做实一家。 回到卫生院这段时间里,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团队: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基本公共卫生人员。同时,我为了加强对辖区内慢性病的综合管理,真正发挥家庭医生“守门人”的作用,包村到户;利用工作时间下乡入户,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以及可享受到的诊疗服务。这段时间恰逢卫生院开展65岁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往年,体检报告单出来后,医生直接交给当地的乡村医生,由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讲解、发放。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村民普遍反映对体检结果的认识不深,没能真正发挥健康教育指导及用药指导的作用。 今年,自从包村的村民体检完后,我首先把体检报告单进行汇总,根据化验结果大致分成两大类:化验指标正常需要健康指导的,化验指标异常需要用药指导的,对于需要健康教育的老年人,我组织他们到村卫生室进行生活健康教育指导,以提高村民的健康素养;对于需要用药指导的重点人群,我入村到户做好随访记录,全程进行慢性病管理。同时,在用药指导时,我比较注重了解村民的家庭生活环境问题及经济情况,重视药物的可及性、经济性及患者遵照医嘱的程度等。对符合条件的初筛慢性病患者,充分结合慢性病申报工作,以减轻村民的医疗费负担;对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差、健康素养低,应优先选用长效治剂,减少服药次级,从而提高治病疗效;对于孤寡老人,应重视心理安慰、心理指导,鼓励其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我对孤寡老人患有高血压病的,进行心理安慰及适当应用改善情绪药物治疗后,有些人的血压不高了。这样,在工作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重要性,充分实现对人的尊重。其中,药物治疗只是疾病治疗的一部分,生活健康指导及心理安慰同等重要。因此,在慢性病管理中,当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时,应警惕是不是其他方面没有做好。细节决定成败,当我们做好工作的细节时,会发现很有惊喜和成就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师应不骄不躁,从小事慢慢做起,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契机,增进村民的认同感,提高签约村民的感受,当好签约村民的健康参谋。 (作者供职于林州市河顺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