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南阳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
|
本报讯 (记者乔晓娜 通讯员崔松涛)近日,记者从南阳市中医药工作会上获悉,南阳今年将围绕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实施“1163”行动计划,即突出“一个主题”(“传承、创新、发展”),重推“一个专项”(张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落实“六大任务”(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特色专科和科研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做好“三个保障”(党的建设、治理能力建设、中医药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南阳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南阳要求以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契机,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把南阳打造为“世界艾乡”、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全国中医药健康养生之都、全国仲景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和全国道地中药材物流基地;要求各部门对中医药发展扶持政策有实质性突破,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提供可供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探索建立中医药医改“南阳模式”,健全中医医共体、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坚持中医医院姓“中”特色定位,提高核心竞争力;组建南阳市中医药研究院,加强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机构建设;加快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中医医疗系统“云视讯”,做好“互联网+中医药”工作,鼓励支持社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提升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 重推张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打造全国健康养生之都。南阳要求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以“医、保、教、产、研、文”项目为支撑,打造中医圣地、养生之城,建设全国健康养生之都;协调推进实施“七大工程”,宛城区、卧龙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三园”建设上要有新进展;各县(区)要结合本地中医药资源优势,至少规划建设1个中医药特色小镇,继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康养基地与旅游业协同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田园综合体+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打造一批朝圣拜祖游、中医体验游、中药观光游等成熟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实施一批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康复养老中的特色优势。 落实“六大任务”,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南阳要求健全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实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全覆盖,持续推进中医“堂(馆)、苑、所”等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仲景苑”建设;持续推进规范化灸疗服务“三进”活动;落实中医药特色专科和科研建设任务,要求三级中医医院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要协同创新,开展中医药科研攻关,申报国家、省、市中医药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奖;做好第三期中西医结合(“西学中”)人才培训班结业工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和培训,落实好省“369人才工程”,加强基层专业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加快中医药现代化步伐,打造中药全产业链,发展“八大宛药”,要求在“道地、质量、品牌”上下功夫,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推进规范化管理,完成2家~3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开展5个中药材评价研究,继续推进国家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建设;打造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富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全国仲景文化学术交流中心,推进张仲景国医大学建设,建设一批“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做好“三个保障”,提升中医药领域治理水平。南阳要求强化政治建设,着力加强公立中医医院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要求提升专业、提升法治、提升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推进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医药系统落实见效,为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干部队伍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