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患者着想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王 景 文/图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目睹了庄稼人“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无数次听到乡亲患病时的痛苦与呻吟声。为此,中学时他就立志为乡亲解除病痛。他,1992年从南阳理工学院毕业后,便来到内乡县灌涨镇卫生院工作。30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基层医疗事业。他就是樊建成,内乡县灌涨镇卫生院副院长、外科主任。 樊建成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卫生院医生少,医疗条件差。需要快速成长起来的他,起早贪黑,深入病房,关心患者;同时,坚持刻苦学习,收集资料,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此,他经常去上级医院学习,多次去外地参加培训;并自觉担负起年轻医生的培训、带教工作,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诊疗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医院不断发展,就诊患者日益增多,他对患者细致入微,审证用药,尽心尽力,待患者更是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在普外科和内科专业上,他的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每年接诊门诊患者2000多人次,收治住院患者400多人次。 去年,一名姓杨的老人独自来医院就诊,樊建成通过检查发现其心电图异常,急需住院治疗。然而,患者因害怕花钱却不愿意住院。樊建成一边给患者做思想工作,一边和同事一起把患者送到病房。当天晚上,这名患者的病情突变,经过医务人员及时抢救才转危为安。经过十几天治疗,患者康复出院。事后,这名患者的儿子找到樊建成说:“您救了我父亲的命!真是太感谢您啦!” 樊建成经常说:“病人的事无小事。”他还经常对年轻医生说:“作为一位医生,要急患者之所急,对有特殊困难的患者应热情帮助,不能延误病情,真正做到一切服务于患者。”正是凭着“一切为患者着想”的信念,多年来,他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始终不让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遇到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抢救,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一天,一位屈姓患者,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来卫生院就诊。当天候诊的患者很多,樊建成看到这位患者体力不支,就优先接诊。在办理住院手续时,患者家属仅有200元钱,因一时拿不出住院费而着急。当时,樊建成果断地说:“不能耽误患者的病情,让患者先住院治疗。”3天后,这名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家属十分感激,很快缴纳了住院费用。 樊建成经常加班加点,尤其对那些病情危重的患者更是时时牵挂,晚上还要坚持察看患者的病情。对因患病时间较长,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他耐心进行心理疏导,促使他们树立起信心。多年来,找他看过病的患者,几乎都成了他的“老熟人”“老朋友”。

樊建成为患者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