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小儿常用推拿手法之六 |
|
小儿常见推拿手法强调轻柔深透,平稳着实,有频率快、次数多、用力轻的特点。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较多,而且与十四经穴、经外奇穴有区别,既有点状,又有线状和面状。小儿常见推拿法主要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
刮 法 用瓷汤匙或钱币、玉环的光滑边缘,或用拇指的桡侧缘,紧贴着皮肤由上往下或向两旁刮动的方法为刮法,民间称刮痧。 动作要领: 1.所用器具必须光滑整洁。 2.刮动时要紧挨皮肤,用力要适应。 3.刮时紧刮慢移,至皮下充血,皮肤见紫红色即可。 临床应用: 本法刺激较重,具有散发郁热的作用,一般用于中暑。治疗痧证,常用于眉心、颈项,每次刮时可用水或用油类作润滑剂。 捏挤法 以两手拇、食指在选定部位(穴位处),固定捏处,然后在使用两手拇、食指一齐用力向里挤,再放松,反复操作,使局部皮肤变为红色或紫红色,甚至紫黑色为度。称为捏挤法。 动作要领: 两手捏住的皮肤要着实,动作要灵活,避免剧痛,两手相距约1厘米左右再向里挤。 临床应用: 本法多用于散发郁热,治疗中暑、痧证、痰、食郁结之证均有较明显疗效。治疗小儿乳蛾、肿胀、恶心、呕吐可捏挤天突、清板门,有显著疗效。本法属重刺激,有一定痛苦,每穴或部位捏挤一次,接以揉法缓解疼痛,一般放在最后操作。 擦 法 以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选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称为擦法。 动作要领: 1.使用擦法时,不论上下方向还是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拉得长些。 2.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力压,以免擦破皮肤。 3.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以透热为度。 临床应用: 本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提高局部体温。 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循环的作用,其中掌擦法的温热度较低,多用于胸胁及腹部,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及消化不良等多用本法治疗;小鱼际擦法的温度较高,多用于肩背腰臂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肢体麻木、伤筋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大鱼际擦法的温度中等,在胸腹、腰背、四肢等部均可应用,适宜治疗外伤、瘀血、红肿、疼痛剧烈者。三种方法可以配合变化使用,不必拘泥。 治疗部位要暴露,并涂些润滑油,既可防止擦破皮肤,又可增高局部皮温,擦法使用后一般不要在该部再用其他手法,否则容易引起皮肤破损,所以一般擦法治疗放在最后进行。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