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单方验方
小儿常用推拿手法之六
膝关节积液不抽水能否治愈?
脑转移瘤的介入治疗
中医辨证验案三则
痛经的按摩应急疗法
1
11 1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脑转移瘤的介入治疗
 


□张华彪 韩新巍

   老李前年发现了肺癌,2年多了经历了手术、放疗和化疗,身体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每天锻炼身体,有规律的和老伴生活在小区里面。近一个月来,老伴发现他时不时的头痛,而且走路时经常右侧胳膊和腿抽动,有几次差点摔倒,但是很快又恢复正常。老李经常说可能是放疗和化疗后身体虚导致的。近几天来,老李头痛的频率和右侧肢体抽动的情况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老伴意识到老李的病情有变化,就迅速带他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检查,做了核磁共振和增强,医生诊断为“脑转移瘤”。那么,什么是“脑转移瘤”呢?要如何治疗该疾病呢?
什么是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tic tumor)是颅内肿瘤的一种,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通过某种途径转移到颅内,并在颅内形成新的病灶。有20%~4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分为孤立性、多发性两类,约有5%~10%的脑转移瘤患者找不到原发病灶。颅内转移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年龄高峰为40岁~60岁,男性多于女性。颅内转移瘤的原发器官,以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肾癌最常见,其中肺癌脑转移约占30%~40%,尤其以小细胞癌、腺癌为主。
    恶性肿瘤脑转移的途径主要经血行转移,如肺癌生长速度快,肿瘤因血供不足,易发生坏死、脱落。肺组织血管相当丰富,癌细胞经肺静脉进入体循环,随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上行到脑组织后形成转移灶。
    脑转移瘤病程短,临床症状和脑转移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有密切关系,一般早期仅表现为日渐加重的头痛,视盘水肿,癫痫(癫痫的出现有时候是主要的症状,老李的右侧肢体的抽动,就是一种局限性的痫性发作),起病后病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如频繁头痛、恶心、呕吐等,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局限性定位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眼球震颤、视物不清等体征。颅内转移瘤患者的精神症状比颅内原发肿瘤多见且明显,可出现打人、骂人、欣快感、幻听、幻视,以及妄想等。如果脑转移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病情会突然加重,也可呈卒中样发病,即“瘤卒中”。
    随着癌症发病率增加、现代影像学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改进,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逐年延长,转移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颅脑作为人体最高级的器官,脑内转移瘤危害极大,应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脑转移瘤的诊断
    脑转移瘤的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史:患者有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等病史。其中肺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发生脑转移瘤的可能性较大。
    2.症状:当患者出现脑转移瘤的相关症状,如癫痫、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以及精神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影像学检查:如CT或称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如为单发病灶,可出现结节性占位,还会合并水肿。当患者有原发病灶,且与影像学表现一致,再结合病史、症状,即可诊断脑转移瘤。
    当原发灶不清晰,高度怀疑脑转移瘤,需要活检病理学诊断后确诊。
脑转移瘤的介入治疗
    目前的脑转移瘤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化疗、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以及靶向治疗。
    那么脑转移瘤转移还能介入治疗吗?
    脑转移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包括:先对原发灶进行治疗之后,凭借娴熟的导管技术,使用微导管超选将导管分别插入脑转移瘤的多支供血动脉,进行针对性的靶向动脉灌注化疗。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栓塞,使肿瘤的供血得以阻断。这样精准的超选动脉化疗能有效地克服静脉化疗的缺点。首先,由于药物直接通过导管送到肿瘤的供血血管,高局部血流的药物等。再次由于药物先经过靶区再回流到静脉系统,再到体循环,因此,大大减少了药物对全身系统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病人对化疗的耐受性。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头痛症状会很快地缓解。由于该介入技术创伤小、见效快、治疗时间短,因此选择微创介入治疗效果好。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