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四版:专版
 上一版     
警惕青春期孩子的变化
滑膜肉瘤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高三学子如何应对考前问题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宝丰实践
中国人寿南阳分公司追寻红色记忆 激发奋进力量
1
11 1 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警惕青春期孩子的变化
 


□平军辉

   几天前,一位母亲带着18岁的儿子找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早期干预二科的医生就诊。这位母亲焦急万分地讲述着4年来,孩子的疾病变化历程。
    “以前,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偏内向,不爱说话。4年前,孩子考上当地重点高中住校后,出现与同学不能正常相处的现象。周末,孩子回家很少与家人交流。同时,老师反映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位母亲说,“2年前,孩子上课时低头不看老师和黑板,时常独来独往,头发长了也不想理,个人卫生很邋遢,考试成绩越来越差。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孩子在家里不愿意上网课,时常反锁着门,不让家人进自己的卧室,开学后也不想上学。”
    医生从交谈中得知,家人曾带他到当地医院做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医生询问了孩子是否有疾病诱因,是否有敏感多疑、情绪不好、想死的体验,患者家属均否认。看到孩子头发长长的、脏兮兮的,内衣领口黑乎乎的,结合这些情况就能看出他好久没有注意个人卫生了。医生通过精神检查,发现孩子始终低头不语,无眼神交流,医生问话时也不抬头、不回答;谈到住院时,他只是摇了摇头。针对这些情况,医生诊断其为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提示:血常规、心电图、生化全项、脑电图、胸片均未见异常;头颅CT结果提示轻度脑皮质萎缩,存在轻度躯体不适。治疗方案是给予其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
    治疗半个月后,医生与其交谈时,患者能够正常回答问话,个人卫生尚可;谈话时,患者仍低着头,缺少目光交流。继续治疗1个月后,患者与医生、护士交流情况有所改善,面部表情虽然少,但谈话中能抬头进行目光交流,能与病友交往,还可说出多个病友的名字;他有时与病友打扑克牌、打乒乓球;主动要求给家人打电话、向医务人员诉说自己的想法,比如想出院、去外地打工;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表示出院后会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什么是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呢?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起病缓慢,早期多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症状,比如睡眠改变,或有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有疲劳感,工作及学习效率下降等,或有注意力不集中、孤僻、情感淡漠,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懒散、行为异常等。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首次发病前的一段时间内就已存在感知、思维、言语、行为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也称为“亚临床状态”),这段时间称为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其间,常见的症状有猜疑、奇特想法、抑郁、焦虑、情绪不稳、易激惹、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有前驱期表现的人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这类人群被称为超高危人群。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与预后特点是在初次发病缓解后可有不同的病程变化,一部分患者的病程为渐进性发展,在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状态,每次发作都会造成病情不断加重,导致患者长期住院或反复入院治疗。同时,该病具有发病年龄较晚、急性发病、有明显的情感症状以及发病前社交与适应能力良好等。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阴性症状通常比阳性症状持续时间长、更难治疗以及社会功能低。
    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呢?专家建议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通过老师、同学,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可在家人的引导、督促下,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果未有改变,应尽早带领孩子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应该多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早期干预二科团队介绍:该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核定床位70张;共有医务人员2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人;承担着新乡医学院理论和临床教学工作,是精神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护理本科生、进修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针对首次发病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治疗一体化治疗模式,效果显著;对出院患者提供跟进服务,保证治疗周期的连续性,可大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致残率。该团队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新乡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联系电话:(0373)3373902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