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南 韩新巍
滑膜肉瘤是一种常见的起源于滑膜的软组织肉瘤,由国外专家最早命名。90%滑膜肉瘤有X染色体和18号染色体相互异位,由此产生X染色体的SSX基因重排,这是滑膜肉瘤发生的遗传学证据。滑膜肉瘤多发生在关节周围,有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恶变为滑膜肉瘤。该病也可以发生在无滑膜部位,比如肌肉、前腹壁、腹膜后、头颈部等。该病多见于15岁~40岁的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任何年龄段均有发病。 病 因 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外伤以及其他疾病转移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患者为关节附近的无痛肿块,患者可能出现关节周围肿胀或肿块,肿块可沿软组织伸展至整个前臂。在肿块皮肤表面可能有静脉怒张。肿块质地大多为中等,也有较硬和较软的。肿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隐痛或钝痛现象,后期呈剧烈疼痛状态,夜间疼痛显著。有些患者的局部肢体活动受限,在四肢关节附近,以局部肿胀、肿块、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 辅助检查 X线片对于滑膜肉瘤诊断意义不大,但是当侵犯骨骼时会有相应骨侵犯表现,易出现虫蚀样、筛孔状骨密度减低区,常提示肿瘤具有高度恶性表现。比如对骨骼造成压迫,一是表现为局限性钱弧形压迹;二是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肿瘤,但同时存在直接对骨骼的浸润。肿瘤可见钙化或骨化,位于肿瘤边缘或中央部位,病程越长钙化或者骨化越明显。钙化呈斑点或斑片状,有时形成不连续骨壳。约有50%的病例出现钙化,虽无特殊性,但却是重要的诊断依据。CT对于发现组织间隙占位情况有一定意义,MRI(磁共振成像)则更能全面地反映肿瘤浸润情况、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周围组织反应情况以及肿瘤内部的坏死等改变。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及血管造影对于了解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肿瘤血供特点等均对手术及治疗措施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诊 断 该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四肢大关节处,属于恶性肿瘤,如果发生在关节周围,可考虑滑膜肉瘤的可能,应行CT和同位素扫描检查,明确范围和全身状况,确诊依靠活检病理报告。 介入治疗 滑膜肉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争取广泛切除,如有血管受侵,血管需要一并切除;若切除不彻底,会造成局部复发率高。该病通过血行易向肺部转移,也有淋巴转移,凡引流淋巴结较大者,在肿瘤切除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以放疗、化疗。辅助放疗适用于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较高的晚期患者,可以作为术前姑息治疗,也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而对于恶性程度较低的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辅助放疗。但对于恶性程度较低但肿瘤体积较大,或者恶性程度低但未能达到完全切除标准的患者,辅助放疗仍然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案。相对于放疗、化疗的适应证更加广泛,尤其对于部分无法进行放疗的患者,化疗不仅可以控制局部病灶生长,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化疗对于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疗效仍存在争议,相关研究表明,化疗并不能明显提高滑膜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迅猛发展,介入治疗在滑膜肉瘤的保守治疗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高,不论是原发还是复发肿瘤的姑息治疗、保肢手术的辅助治疗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消融术、动脉内化疗栓塞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