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医药互通 中药临方炮制才有活力
治疗痼疾 重在补虚 法在活瘀
从方证解析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治思路
浅析方剂的四种关系
1
11 1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方证解析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治思路
 

从方证解析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治思路
□陈何红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于女性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的一个综合性症状。一些女性在职场上竞争,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以至于月经不调也不重视,久而久之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
    从专业角度来说,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丘脑、垂体、卵巢之间激素分泌量的关系异常,引发闭经、不规则阴道出血、多毛、肥胖、不孕、双侧卵巢增大,并发多囊性变等一系列证候。这些证候属于中医闭经、月经后错、不孕、崩漏、月经失调等范畴,临床以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闭经、不孕症尤为多见,且难以治愈。
    在中医妇科门诊接诊的患者中,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日俱增,且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年龄在25岁以下的患者已有70%,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有13岁。在临床上,笔者根据全国名中医秦月好的诊疗经验,采用辨证、辨病、辨体、辨期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攻补兼施”、衷中参西、周期疗法为治则,建立人工药物周期,根据宫内膜厚薄、基础体温变化,体质属性,临床症状设定经前期、经中期、经后期、经间期,分别选用五才三仙汤(自拟方)、龙胆泻肝汤加味、丹栀逍遥散加味、膈下逐瘀汤加味、苍附导痰汤加味、三子三黄调经汤(自拟方)、逐瘀荡胞调经汤加味(自拟方)、桃红四物汤加味、养阴调经汤(自拟方)等灵活用药,均取得了预期良效。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内容如下。
    一是痰湿阻滞型。
    主证:月经后错,稀发,或月经失调,月经量少,带下量多,婚后不孕,体胖,喉间多痰,胸闷泛恶,乏力嗜睡,脉滑或沉滑,舌淡苔白腻等。
    治法:化痰燥湿,活血调经。
    方药解析:苍附导痰汤加味:苍术、香附、橘红、半夏、茯苓、川牛膝。若患者嗜睡,肥胖,可加节菖蒲、荷叶;痰多,可加浙贝母、桔梗;脉沉,怕冷,原方加桂枝、炒杜仲等;月经后延,服前药20剂,月经仍未来潮,且B超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大于10毫米,原方可加红花、炒五灵脂、生蒲黄,可使月经来潮;若内膜小于6毫米,用前方加乌贼骨、鹿角霜治疗。
    二是痰瘀互结型。
    主证:稀发,闭经,体形丰满或肥胖,痤疮,多毛,不孕,习惯性流产,食欲亢进,腹胀,乏力,痰多,神疲肢重,嗜睡,大便不畅,脉滑或沉滑。该证多见于高雄激素血症患者。
    治法:化痰祛湿,逐瘀活血,通络调经。
    方药解析:1.三子三黄调经汤(自拟方):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大黄、生蒲黄、姜黄、川牛膝。若小腹寒,可加艾叶、桂枝;若嗜睡,可加石菖蒲、枳壳;若小腹胀痛,加木香、乌药;若痤疮较多,加生薏米;若附件有囊肿,加水蛭等。2.逐瘀荡胞调经汤(自拟方):大黄、炒五灵脂、炒蒲黄、红曲、莱菔子、郁金、鸡内金、川牛膝。若附件包块,癥瘕积聚者加三棱、莪术;若过度肥胖,痰多嗜睡,加炒山楂、石菖蒲等。
    三是肾虚型。
    主证:月经延迟,量少,色淡质稀,或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淋漓不净,或婚后不孕,腰腿酸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身疲倦怠,畏寒,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该证多见于女性青春期。
    治法:益肾填精,疏肝调冲。
    方药解析:五才三仙汤加味(自拟方)。山药、山萸肉、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仙灵脾、仙茅、川牛膝。若胸肋胀满,心情不畅,加柴胡、木香;若便溏,加桂枝、苍术;若腹痛下坠,加元胡、乌药、益母草等,若口干欲饮,加女贞子、乌梅。
    四是肝经湿热型。
    主证:月经后延,稀发,婚后不孕,经前胸胁胀满,腹胀痛,体形壮实,面部痤疮,大便秘结,舌暗红,苔黄,脉滑或弦。
    治法:泻肝清热,除湿调经。
    方药解析:1.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黄芩、栀子、当归、柴胡、泽泻、益母草、川牛膝。2.丹栀逍遥散加味:丹皮、栀子、当归、赤芍、柴胡、茯苓、薄荷、川牛膝。若痤疮较多,呈脓性,可加生薏米、蒲公英。
    五是气滞血瘀型。
    主证:月经后错,闭经,经期淋漓不净,暗红,质稠或有血块,婚后多年不孕,经前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胸肋胀满,舌暗红有瘀斑点,苔薄白,脉沉而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若口苦可加栀子、夏枯草清热;若小腹下坠加升麻可行气升阳;若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能和胃降逆;若乳房胀痛加浙贝母、郁金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以闭经、不孕、肥胖、痤疮、嗜睡为主要症状,属于痰湿郁阻、痰瘀互结类型的闭经。元代名医朱震亨认为,妇人肥盛者,多不能孕,不孕是因为“身中有脂膜”(脂膜即痰瘀之类物质阻塞子宫)。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痰瘀同治”等法则。本病案选择“痰瘀同治”法则。痰湿、瘀血同为病理产物,医家常说“痰瘀同源,痰瘀相关”,在化痰、利湿之方中加红花、益母草、茜草、川牛膝可活血,即痰瘀同治。依据患者的病情,笔者时常选用三子三黄调经汤、逐瘀荡胞调经汤等为主方,使这一顽疾很快治愈。
    (作者为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洛阳市中医妇科研究所主任中医师;文字由刘永胜、艾金宝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