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儿童秋冬季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治
远程缺血后适应可防治冠脉慢血流
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1
11 1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陈 航  文/图

   这是我今年做的第3例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患者为男性,48岁,症状为头疼伴一侧听力下降,视物重影,面部麻木。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岩斜区巨大脑膜瘤。
    在岩斜区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脑膜瘤,也有三叉神经鞘瘤、胆脂瘤、脊索瘤等。岩斜区脑膜瘤的发病率较低。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岩斜区位置隐匿,解剖结构复杂,肿瘤压迫脑干、颅底神经及血管,手术入路较多,因此存在术后肿瘤残留率高、患者预后差等问题。术中医生一味追求肿瘤全切,也是导致术后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主要因素。术中,医生根据患者肿瘤的主体部位、侵及方向、供瘤血管及毗邻结构等,选择个体化的最佳手术入路方式,充分暴露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减轻脑组织牵拉,避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在获得肿瘤高切除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是目前手术治疗的难点。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大致可分为3类:幕上入路,幕下入路,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幕上入路包括额颞眶颧入路、颞底入路及Kawase入路(神经外科经典手术入路);幕下入路主要为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入路、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及各种经岩骨入路;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包括乙状窦前入路及幕上、幕下两种入路的不同组合。
    这名患者的病变波及鞍旁海绵窦、Meckel腔(三叉神经腔)、岩斜区,向下侵犯后颅窝且到达颈静脉孔水平位置。任何一种单纯的手术入路均无法涵盖病变范围。科室专家讨论后,决定采取幕上、幕下联合入路。患者的肿瘤质地软韧。我们一边处理肿瘤基底,一边实施囊内减压术;发现肿瘤血供可控,而天幕竟然明显钙化,大大减缓了肿瘤减容的进度。术中的难点是:肿瘤与正常脑组织颅神经严重粘连,边界不清,均需要全程锐性分离。这个手术较复杂,所用时间较长,对我的体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是,我也有所得,那就是有此经历后,我的显微锐性分离技术水平会上一个台阶。
    手术历时12小时。我和同事将患者的肿瘤全部切除;除滑车神经有损伤外,尽数保留颅神经解剖结构。
    术后,我回顾了整个手术过程,有以下体会:岩尖骨质可以磨除得更充分一些,这样更有利于神经血管的暴露,以及对肿瘤基底的处理;天幕的切除范围和颅神经的移位是手术的关键环节,滑车神经的幕缘游离对确定天幕的切除范围十分有利;对重要的血管神经在术中分离后要做上“标记”,以免误伤,从而导致前功尽弃。
    术后,患者出现左侧外展神经及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四肢活动功能良好。根据术中的情况,我认为两三个月后,患者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术后第1天~第3天,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但第4天出现一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等症状。CT检查结果提示:局部区域水肿。经过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目前正在康复中。
    平时,看到要做手术的患者,我就会在脑子里构思适合他们的手术方案,同时为了手术成功,会翻阅大量文献和资料,研究解剖图谱至深夜。每次面对复杂高危手术,我都会做足功课,判断患者的肿瘤能不能手术切除,以及如何让手术效果更好。可以说,每一次手术的成功,对我都是一次激励。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