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五版:合理用药
PDF版查看  第六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八版:特别报道
 
第六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主动意识
带状疱疹的治疗及护理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后疼痛怎样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技巧
老年肺癌患者的护理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与护理
1
11 1 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骨折后疼痛怎样护理
 

□王莹莹

   在生活中,很多人由于运动损伤、动作不当、意外踏空等因素发生骨折,导致身体产生剧烈疼痛,并且后期恢复时间比较漫长,在心理和生理上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降低了生活质量。那么,一旦发生骨折,该如何进行护理呢?
院外骨折护理注意事项
    正确处理伤口  正确处理是患者发生骨折后的重要内容。若患者出现开放性创伤,应该首先进行止血,并利用纱布、棉布等进行包扎处理。
    进行简单固定  对于院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处理完伤口之后,要及时为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正确固定;不能随意挪动伤者,尽力减轻其痛苦,可避免碎裂骨骼划破邻近的器官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对此,可以就地选择一些坚硬的物体作为固定器材,对患者进行包扎固定,比如木板、木棍、钢材、树枝等。
    保持呼吸顺畅  在患者发生意外骨折之后,很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导致情绪起伏较大,会产生呼吸停止状况。因此,对于已经昏迷的患者,在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应该先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异物,并保持气道开放状态;同时,疏散周围人员,确保场所通风情况良好。
院内骨折护理技巧
    在手术后,医生通常会用夹板或者石膏对患者进行固定,所以在护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随时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   情况  患者发生骨折后,早期恢复时,在骨折处会产生肿胀现象,若患者在受伤3天~4天,肿胀部位出现明显加重现象,导致患肢血液循环不畅。对此,护士可以引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比如屈伸运动、踝泵运动等;同时,还应该将患者的患侧肢体架高,能够消除骨折部位的肿痛症状,促使患肢血液循环畅通。
    注意患肢知觉状况  患者在恢复期间,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患肢的感觉状态;出现感觉减退时,有可能发生神经损伤,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关注夹板的松紧度  在肿胀消退之后,患者的患肢夹板通常会出现松动状况;若未及时固定,会影响患者的后期恢复。因此,要及时为患者调整松紧度,对患侧肢体进行有效固定,保证恢复效果。
    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在恢复期间,由于身体素质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生命体征变化。为了保障患者的后期恢复效果,需要监测其生命体征,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含量等;检查伤口处的渗血变化情况,以便随时进行有效处理。
    总之,骨折是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需要患者具有正确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护理常识。患者在恢复期间,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疾病,从而能够确保治疗效果,减轻痛苦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内黄县人民医院骨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