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静
“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大家肯定不陌生,或许作为读者的您也是该群体的一员。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年纪大了有三高,很正常”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三高”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您所知道的,如不加以干预,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肾衰等预后极差的病会悄然而至,重则威胁生命。 因此,“三高”人群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很有必要,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影像学检查是健康体检里的重要内容。下面为“三高”人群应该选择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颅脑MRI和脑血管MRA 尽早发现脑梗死或脑出血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脑部健康检查的关键所在,MRI(磁共振检查)是筛查此类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无创的,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就可以完成,通常与MRI检查同时进行。MRA可以发现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其中脑动脉瘤可以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狭窄有引起脑梗死的风险。两种检查相配合,可以发现脑血管病的潜在风险。 颈部血管彩超 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无创且检查费用较低,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颈部血管彩超通过高频B型超声探头全面检查颈部动脉,可发现颈部动脉内膜下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斑块的性质及形态进行评估;能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通过血流动力学,可对颈部血管狭窄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与MRI、CT技术相比,颈部血管彩超的灵敏度较高且可重复性较强。颈部血管彩超对颈部动脉有无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早期筛查有重要作用。 下肢血管彩超 下肢血管彩超可以观察下肢动脉血流的通畅性和连贯性,可检查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硬化、斑块、狭窄或闭塞情况(如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评估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缺血或供血不足情况,以指导进一步治疗;可以明确下肢静脉血栓存在的部位、大小、回声信号和形成时间长短;观察是否有动静脉畸形、静脉是否有回流障碍。外周血管疾病,可谓“病在腿,险在心脑”,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应引起重视。 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又称超声心动图)反映的是心脏结构的改变。心脏彩超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大小、心肌肥厚程度,可以反映心脏的各个瓣膜是否存在狭窄或关闭不全;可以直观观察心脏搏动、血液流动及室壁运动是否协调;可以计算射血分数,对评价左心功能、心衰非常重要(如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可以称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左膀右臂”。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CTA) 我们要知道,冠状动脉CTA是无创检查,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用CT对冠状动脉进行扫描,观察冠状动脉管腔情况并对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对于有中度冠心病风险的患者,首选冠状动脉CTA;对于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建议进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为后续介入治疗做准备。 肾脏彩超 高血压或糖尿病可以引起肾脏结构的改变,肾脏彩超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肾脏影像学检查手段。高血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均应早预防、早发现,防止肾损害快速发展。 眼底照相 眼底是全身唯一能用肉眼直接、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这些血管可以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动态及健康状况。许多全身性疾病都可以从眼底反映出来,比如眼底出血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等也会在眼底留下“蛛丝马迹”。整个检查过程只需几秒,就可以实现无创、超广角的眼底照相,对眼底疾病进行检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主动就医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有部分老年人抗拒体检,认为身体倍儿棒,对“去医院”这件事避而不谈。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普及“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 正如前文所说,颅脑MRI、脑血管MRA、颈部血管彩超、下肢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A、肾脏彩超和眼底照相是推荐给“三高”人群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希望患者重视体检。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