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娟
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是一种利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微创治疗的方法,它可以在避免传统手术创伤的同时,有效地切除消化道的病变。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适用的消化道病变、常用技术、技术优势以及注意事项。 适用的消化道病变 消化道良性肿瘤: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可用于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如消化道息肉、黏膜下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内镜技术可实现病变的精确切除,降低复发风险。 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早期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和良好的生存预后;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并及时切除早期肿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消化道病变:消化内镜微创切除也可用于治疗消化道狭窄和消化道出血;内镜技术可以精确地定位病变部位,实现有效的治疗。 常用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EMR):EMR是一种常用的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技术,主要用于切除消化道表面病变,如息肉、早期癌症等;通过内镜,医生将黏膜周围注射生理盐水,使其隆起,然后用夹子或电切环进行切除。 内镜下黏膜剥离(ESD):ESD适用于较大的病变或浸润较深的病变,如早期消化道癌症。医生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然后沿着黏膜下层剥离病变,实现完整切除。ESD具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内镜下全层切除(EFTR):EFTR适用于黏膜下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和局部早期消化道癌症;该技术在内镜下切除包括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在内的整个病变组织,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内镜下隧道技术(POEM和G-POEM):POEM是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针对食管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G-POEM是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针对胃排空障碍,是内镜下隧道技术的应用。 技术优势 创伤小、恢复快。相较于传统手术,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恢复期快。 减少并发症风险。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减少了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由于内镜下可精确定位病变,降低了误伤正常组织的可能性。 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切除可实现长期生存和良好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适应证的选择: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并非适用于所有消化道病变。医生需根据病变类型、大小、位置等因素判断适应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技术难度和经验要求: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技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操作。患者在选择医院和医生时,应充分了解其技术水平和经验。 术后监测和复查: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后,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恢复进展和排除复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复查计划,患者应严格遵循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如今,消化内镜微创切除为治疗消化道病变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等优点。通过消化内镜技术,医生可以精确地切除病变,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然而,消化内镜微创切除并非适用于所有消化道病变,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