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
偏瘫是一侧肢体完全或不完全的瘫痪,多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常见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后遗症。该病属于中医的中风后遗症,临床又称为“半身不遂”“偏枯”等,其原因多由脏腑气血不合,阴阳平衡失调,又因七情太过等诱发,导致风气内动,气血痰互结,阻于清窍,横窜经络而成。偏瘫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康复治疗在改善偏瘫预后方面的重要性是临床公认的。有关资料表明,偏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60%的患者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其中30%处在工作年龄的患者能做一些较轻松的工作。偏瘫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接受康复治疗。 近年来,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中医康复治疗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及物理疗法,改变机体病理过程,缓解或者消除疾病症状,达到疏通经络、修复损伤、行气活血、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在促进偏瘫康复方面,常见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等。 针灸主要是根据经络循行路线,选择相应的穴位和针刺方法,使经络通畅,促进气血运行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上,针法包括几十种,应用于偏瘫时最为常用的是头针和体针。《黄帝内经》中记载“治痿独取阳明”,认为风病多犯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又主宗筋,故针灸治疗偏瘫多以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经、少阳经,常用穴位包括肩髃穴、极泉穴、合谷穴、环跳穴、阳陵泉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太冲穴、太溪穴等。 中药内服:以健脾补气、养血柔肝、通经活络为主要治疗原则。临床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华佗再造丸(由冰片、吴茱萸和川芎等组成,具有行气止痛、化痰通络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大活络丹(由熟地黄、甘草、茯苓、赤芍、当归、白术和人参等组成,具有化痰熄风、活络止痛、祛风除湿、调理气血的功效);补阳还五汤(由川芎、地龙、赤芍、当归尾和黄芪等组成,具有通络、活血和补气的功效)。 中药熏洗。选择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煎煮后对患肢进行局部熏洗,每天1次~2次,或隔天1次,每次15分钟~30分钟,水温宜在37摄氏度~40摄氏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熏洗结束后,可以用手轻轻拍打相应的穴位10分钟~15分钟。如果偏瘫患者伴有静脉血栓,则不适合拍打。 中医认为,偏瘫因瘀血所致。因此,治疗应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为主。推拿按摩就是应用各种手法刺激相关穴位,结合西医康复训练的动作手法,以疏通经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瘫痪肢体功能。 对于存在意识障碍或较严重的心功能障碍患者,家属可为其按摩瘫痪的肢体,帮助患者做关节屈伸动作。同时,可重点按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内关穴、风池穴、列缺穴、合谷穴、百会穴等,以疏通患者经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已经恢复意识的患者,可进行自我按摩。按摩手法有推法、拿法、揉法、按法、捻法、拍打法等,先用健侧上肢将患侧肢体从上到下按摩一遍,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循序渐进,然后重点按摩指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部位。 (作者供职于周口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