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琦
一位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在肠切除造瘘术后,出现了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因为考虑患者短期内脱不下呼吸机,重症医学科医生建议做气管切开术。 一听这话,患者家属就很抗拒。患者家属说,这不是“抹脖子”吗?太可怕了,能不能不做? 在生活中,像他们这样谈“切”色变的人并不少见。这是因为许多人对气管切开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其实,“抹脖子”和气管切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气管切开一般没有太多出血,常常作为解除气道急性梗阻的一种紧急措施,并不可怕。 说到这里,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切开患者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方式。 气管切开其实并不可怕。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气管切开的记载。这个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在临床上尤其是在ICU(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医生在做手术前,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气管切开术,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并发症做好充分准备。 因此,如果患者需要气管切开,家属不必害怕,应该充分相信医生的判断,配合好医生的工作,让患者尽可能顺利康复。 有些人会说,老人年龄大了,不想让他受罪。其实,年龄不是气管切开的禁忌证。相反,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反而更广,同样的疾病年轻人可能不需要气管切开,而老年人就需要了。对于老年人,需要综合整体病情及预后来判断,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气管切开是能够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率的。同时,在长期气管插管且不能脱机的情况下,气管切开是解决问题,让患者舒适的最直接的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气管切开呢? ICU患者多为危重患者,部分患者因疾病导致长期不可逆的意识障碍、呼吸功能衰竭、咳嗽咯痰能力差,或者吞咽功能障碍。为了保证患者气道通畅,痰液引流顺利,预防窒息,要对他们进行气管切开。第一类是预防性气管切开。一是在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自己不能有效保护气道通畅和痰液引流的情况下进行气管切开;二是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经评估气管插管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将气管切开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第二类是治疗性气管切开。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需要用人工气道支持,并且在短时间内呼吸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小。置入气管套管后,患者呼吸的气体主要经气管套管吸入和呼出。此外,可以通过套管进行吸痰、雾化等操作,发生气道堵塞的风险比气管插管要低,佩戴的舒适度也较气管插管要高。 术后,要护理好患者,有以下注意事项:1.要随时调节套管系带的松紧。2.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保持气流畅通。切勿让被褥盖住套管,随时擦去患者咯吐在套管口的分泌物,定时在气管内滴药或雾化,用生理盐水单层纱布加湿套管口。3.术后每12小时~24小时将气管套管内管取出并清洗。要注意套管是否有问题,以免因套管阻塞而让患者有生命危险。4.注意防止套管脱出。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