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蒋建国
屈亚虹,三级主任医师,开封市结核病防治所副所长,一位与结核病斗争了37年的基层防痨人。 1986年7月,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的屈亚虹被分配到开封市结核病防治所,从事结核病临床和防治工作。37年来,她参与了在开封市实施的全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际合作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开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她还多次获得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开封市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迎难而上 在辛苦忙碌中学习成长 刚参加工作时,屈亚虹常和同事一起携带一台小型X线机深入厂矿企业开展结核病筛查。那台X线机4个包装箱,最大的一个足足有50公斤重,每换一个地方都要进行一次搬运和安装。有一次,她像往常一样与同事们一起装好X线机后,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苏醒后,同事们都劝她回去休息,可她却说:“没事儿,我这是低血糖。”说完,坚持完成当天的筛查任务才回家休息。 作为一线防痨人,不仅要有“拼命三郎”的干劲儿,还要有丰富的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工作之余,屈亚虹学习并取得了河南医科大学(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证。 1995年中秋节,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屈亚虹值夜班时,忙完工作刚坐下打开饭盒,突然听到走廊里传来了急促的呼救声。她快速赶了过去,原来是36床的患者剧烈咳嗽后出现了呼吸困难。 她边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发病过程,边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很快判定患者是肺结核合并气胸。 顾不上考虑被传染的风险,屈亚虹立即为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排气。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了。当她再次回到医生办公室时,已经是深夜11时。她匆忙吃了点儿冷掉的饭菜,又开始书写病程记录。 无所畏惧 守一方患者安危 2001年6月的一天,屈亚虹正在坐诊,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一进屋就说:“屈大夫,你还认识我吗?是你治好了我的结核病!我大学毕业了,要回甘肃老家,来跟您告个别……” 屈亚虹这才想起来,5年前,这个还是大一学生的小伙子被担架抬到了医院。当时,他已高热近一个月,且病情持续进展,最终被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很有可能瘫痪。 屈亚虹立即对他实施抗结核、降颅压、对症支持等治疗。很快,小伙子的病情有了转机。出院时,小伙子已经能在他父亲的搀扶下走路了! 屈亚虹在欣慰之余,也更加坚定了要做一辈子防痨人的决心。 坚守信念 努力做一名暖医 结核病防治工作不仅技术性强,且琐碎、繁重又存在感染风险。屈亚虹并未退却,凭着对结核病防治事业的热爱,一干就是30多年。 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是屈亚虹的追求。因缺乏医学常识,结核病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并很可能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医生身上。屈亚虹也经历过被患者误解、质疑,然而在给予真诚的安慰、尽心的治疗后,她总会收获患者的理解、感激和信赖。 她不仅关爱患者,对工作更是认真敬业。为了落实结核病防治政策,她每年都要带领同事走遍全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结核病归口管理和转诊情况,指导基层规范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 经她治疗的每一名患者,谁什么时候该复查了、谁调整了治疗方案,她都了如指掌。若是遇到中断治疗的患者,她一定会苦口婆心地劝说,直到患者配合治疗。 面对患者和同事竖起的拇指,她说:“患者的期许,领导的鼓励,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