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振娜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指通过切开颈内动脉,剥离增厚的内膜,使血管再通的一种手术方法。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方法。目前,虽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但是由于该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患者的病情变化快,易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颈部血肿、颅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加强护理,可以减轻和阻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术前护理 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对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每天监测血压2次,观察并记录基础血压的变化情况,为术后血压监测提供有效依据。 监测颈动脉狭窄程度 患者住院后,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确诊为颈动脉狭窄后,进行核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掌握患者脑部侧支血液循环情况和血流供应情况,为术后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 预防脑卒中 术前3天~4天,给予患者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100毫克/天;同时,严密监测并记录出凝血时间,以防止术后脑血管出血,可为术后抗凝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术后护理 成立特护小组 由高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住院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特护小组,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回到病房后24小时内,给予每分钟2升~4升氧气吸入量。在患者全身麻醉未清醒之前,每30分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全身麻醉清醒后1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况1次,并详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现象,以及头痛的性质、部位;有无呕吐、抽搐的先兆,并积极处理。 血压的监测和控制 当术后血压在170/10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或者高于患者术前基础血压的20%以上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10毫克+0.9%氯化钠注射液50毫升,用注射泵泵入。其间,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调整泵入速度,有效控制血压于(130~140)/(80~90)毫米汞柱,或者较基础血压降低20%~30%,以预防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颈部伤口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伤口有无渗血、血肿现象,嘱咐患者不能用力咳嗽、打喷嚏等,以免增加颈部压力诱发出血。术后2小时内,应每30分钟观察一次伤口有无渗血现象,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抗凝治疗和护理 由于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弱,血液黏度高。因此,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于血管壁。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毫升,能够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下注射处、伤口等部位有无出血现象;还要观察口腔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症状,以及大小便的颜色。患者术后,可用1千克盐袋持续压迫伤口处24小时,避免抑制性呼吸。在拔掉注射针后,护士应压迫针眼处,避免出血;定期检查凝血情况及肝肾功能,记录并监测患者出凝血的时间。这样,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供职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